我院这次暑期工作会议开得十分成功。王伟光院长的讲话全面而深刻,既总结了近年来我院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总体思路,又针对我院实际阐述了几个重要问题,以求全院进一步统一思想,求得共识。其中,王伟光院长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王院长明确回答:“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怎么样,我院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是看能否拿得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科研成果,这是最高标准。”他还明确指出,我院的中心工作就是科研,就是出精品力作。
那么如何搞好科研?谁来拿出精品力作?关键在于人才。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研究所的地位、能力和水平最终取决于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对于边疆中心来说,高水平的人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边疆中心必须大力加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两个渠道,将那些在边疆问题上颇有造诣、对边疆史地和边疆现实问题颇有研究的杰出人才引进到边疆中心,培养青年才俊,使他们成为学术水平高超和造诣精深的中国边疆学人才,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使他们成为王伟光院长说的“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
我院实施创新工程以来对人才引进政策进行了调整,本单位培养的博士生一般不可能留在所内,以避免学术的“近亲繁殖”。这就决定了边疆中心将来会更多地走引进人才之路。中国边疆学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从全国的情况看,各大学培养中国边疆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没有成为体系,还不普遍,个别大学(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开始招收有关中国边疆学的硕士和博士生。边疆中心需要通过引进人才解决学科的发展问题,这是边疆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还要看到,正因为中国边疆学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所引进的人才还有一个再培养和锤炼的问题。中国边疆学涵盖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军事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文化学、地理学和民族学等多个学科。正因为边疆中心在引进人才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边疆中心领导班子今后应更加关注中国边疆学构建进程中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特殊规律,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下功夫。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陆疆海疆同等重要,针对目前我国陆疆与海疆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任务,边疆中心将着重引进东南和西北方面的人才。同时,边疆中心还将通过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等方式加大中国边疆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按照2013年边疆中心向院务会议所汇报的“123”战略,边疆中心将着力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组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支科研队伍,将新疆、海疆和西藏作为研究的重点方面,今后引进和培养人才工作也要根据边疆中心的发展战略加以实施。
除了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之外,边疆中心还有一支很有学术潜力的青年队伍。这些青年人朝气蓬勃,在构建中国边疆学方面展露才华,这是边疆中心的学术未来。因此,边疆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应着力培养他们,在政治、学术等方面严格要求他们。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需要培养青年人高度的爱国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因边疆中心的特殊情况,目前这些青年人的学术领域多集中于历史学,这就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他们在精通中国边疆史地学科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国边疆政治、边疆稳定、边疆经济、边疆安全以及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还要在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方面下功夫,增强他们对中国边疆问题的学术敏锐性。
王伟光院长在这次院暑期工作会议上专门谈到了我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他强调,在引进人才问题上绝不能存在“武大郎开店”的思想和《水浒传》里“白衣秀士”王伦的狭隘心理和排斥态度。王伟光院长实际上为我们提出了警示,研究所在引进人才方面要挑学术上的“大个儿”,要容得起“大个儿”,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当起了“武大郎”,比自己学术水平高的都不要,这不利于研究所的发展,不利于研究所人才的引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研究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搞 “王伦”哲学,绝不能对强于自己的人才搞排斥、压制、剪除。这种缺乏大局观念,不符合我院创新工程精神,无助于研究所的发展和提升。
在我院开展创新工程的大环境下,学术竞争和学术激励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进入创新工程和不进入创新工程已大不一样。在这种新的状态下,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在研究所这个层面,一些已进入创新岗位的科研人员担心引进比自己强的人把自己挤出去;二是一些即将要参加高一级别竞聘的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担心引进优秀人才占用本单位的高研指标;三是在管理岗位有的同志担心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存在消极情绪。应该关注我院在创新工程的条件下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院创新工程就是坚持竞争激励的工程,就是引进强手、汇集高水平人才的工程。应认识到我院创新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研究所只有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才能成为国内公认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的研究所。在这方面,边疆中心应从大局出发,认真学习王伟光院长的讲话精神,支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无论所领导还是研究员都要胸怀宽广地引进人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边疆中心领导、研究员和室主任不当“武大郎”,更不当“王伦”,善于吸纳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崭露头角、有潜质的青年人才,大胆引进、使用和培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才,关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才。边疆中心的资深科研骨干要成为提携后学的领路人。边疆中心今后要不断地为科研人员制造良好的科学引进环境,使他们成为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