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创新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成果
2015-01-16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280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系列之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完成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报告》和《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发布总报告,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甦作总结发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报告》由50多篇综合或者单个专题内部研究报告组成,内容涉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改革措施等诸多问题。

  李林在“用法治思维保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研究报告中对“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阐释,指出“用政治大局意识和法治思维阐释法治与改革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正面地引导舆论,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法治氛围”。

  李林、陈甦和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在“依宪治国是贯彻落实‘三者有机统一’原则的具体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依宪治国”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指出“‘依宪治国’集中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要求,抓住了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具体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路径和制度通道”,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几点建议”研究报告中指出,“宜尽快出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民主政治三步走的国家现代化战略,确立权利保护原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规划法治建设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指导原则、实现顺序及具体的推进机制”。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慧星主持的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历时近20年完成的重要学术成果。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十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人组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什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编纂民法典”?李林认为,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等重要的民事法律,但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科学整合,编纂民法典就是当前最重要的立法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说,要通过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整合消除现有立法中的内在矛盾,促进立法进一步科学化,促进司法更加透明公正。

  在基本结构上,《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丛书以潘德克吞式五编制为基础,但为顺应现代民法的发展又有所创新。首先,将规范民事生活关系的规则,以法律关系为标准,划分为“物权”、“债权”、“亲属”、“继承”四编;其次,采用“提取公因式”方法从四编内容中抽出共同规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形成民法典的“总则—分则”结构;再次,因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各种新合同类型和新侵权行为类型,“债权”编的内容膨胀而与其他各编不成比例,故将“债权”编分解为“债权总则”、“合同”和“侵权行为”三编。

  丛书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尽量兼顾国内经验与国际惯例,关注中国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经验、司法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鉴于市场交易规则的中立性与普遍性,丛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并注意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协调一致。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科研局、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