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友好合作30年”研讨会召开
2022-07-0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7月8日总第60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6月29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友好合作30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塔什干两地同时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国际关系信息分析中心主任达尼埃尔·库尔班诺夫、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法尔霍特·阿尔济耶夫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回顾:中乌双边关系日益成熟稳健

  会议认为,经过30年发展,中乌双方合作基础非常牢固,两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优势领域以及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果。两国合作具有非常鲜明的互利性质,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合作形式丰富、灵活,合作潜力和内生动力巨大。

  孙壮志表示,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将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建交30年来,元首外交发挥了特殊引领作用。两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人民积极开展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两国关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姜岩提出,建交30年来,中乌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精神发展关系,双边关系日益成熟稳健,双边贸易不断增长。近年来,两国在文化交流、考古和历史研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领域合作发展迅速。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中乌两国在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两国在文化交流、教育、旅游、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

  法尔霍特·阿尔济耶夫认为,中乌两国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开展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合作基础愈加牢固。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中乌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特别是经贸合作在质与量上不断提升,绿色经济、高新技术合作正成为新的增长点。乌方感谢中国对乌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重申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五国”等框架下与中国加深合作的意愿,对未来中乌两国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达尼埃尔·库尔班诺夫表示,经过30年发展,中乌关系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两国政治互信水平不断提高,合作共赢关系持续深化。乌方高度重视同中国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共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等领域的合作,未来相信中乌关系将持续深化发展,为“新乌兹别克斯坦战略”的建设提供积极助力。

  展望:书写中乌友好合作新篇章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中亚地区形势、中乌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历史赋予中乌两国人民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和底蕴,为新时代两国强化传统领域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李琪认为,新形势下,中乌两国将创新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引擎,深化“一带一路”与“新乌兹别克斯坦战略”的对接,相信一定会谱写出两国发展与合作的新篇章。

  进一步拓展中欧经济合作,应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更新经济合作思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强晓云看来,合作理念上,需继续支持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产业方面,要更加重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合作环境方面,要注重改善营商环境,尤其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合作理念。

  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安全保障、民族和谐、宗教宽容研究室主任哈基姆·法鲁赫·塔吉金诺维奇表示,未来,希望两国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合作,加强人文、教育、智库等领域交流。保持“中国—中亚交通走廊”畅通、推动各大合作项目实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推进中吉乌铁路等项目的建设来拉动中乌经济合作,在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推进安全合作,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作用,加强旅游、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国际关系信息分析中心共同举办,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