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召开
2022-11-25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1月25日总第625期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王春燕)11月16日,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塞尔维亚共和国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维察·达契奇,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坚,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玛娅·斯特凡诺维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伊维察·达契奇指出,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合作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务实属性与发展活力。今年,中塞直航开通、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正式运营、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B5标段项目实现通车,为助力塞尔维亚发展振兴发挥了切实作用,为打造更加紧密的塞中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塞中拥有铁一般的友谊,塞尔维亚将同中国一道,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优化合作路径,为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贡献力量。

  赵奇指出,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发展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在全球变局下,应更好地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引领作用。一要顺应时代潮流,夯实合作平台。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务实均衡、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合作原则,加强对话沟通、增进理解互信、提升合作水平,为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不断注入正能量。二要深化经贸合作,推进互利共赢。充分发挥各国互补优势,增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活力和韧性,提升民众福祉,实现共同发展。三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格局,为后疫情时代人文交流的深化与拓展创造有利条件。四要发挥智库作用,凝聚开放共识。通过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深化思想交流,发出更多客观、公正、理性的声音,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

  徐坚表示,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动作不断,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地区形势动荡,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面对这些新变化、新形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坚持合作初衷,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排除外部干扰,以丰硕的合作成果推动合作机制不断前行。继续把重点放在务实合作上,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探寻新的合作契合点,赋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更强的生命力。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希望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能够尽快恢复,为双方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民意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冯仲平认为,未来,中欧需管控彼此关系中竞争性增大的新情况,探索出务实、理性、平衡的新关系模式。积极寻求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确保相互合作不断得到维护和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抗击疫情、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等领域作出贡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世界繁荣发展注入中欧力量。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布拉尼斯拉夫·乔尔杰维奇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在不牺牲任何一方利益的基础上,为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可见的以及可衡量的好处,对于助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多边主义的生动实践。与此同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应直面问题,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争取更多的社会理解和国际认同。

  来自中国、塞尔维亚及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知名智库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以当前全球性挑战为背景,客观评价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十年来所取得的积极成就,系统总结了合作发展的特点与经验,深入分析了各领域对接的阻力难点,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高质量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优化方案,为谱写中国—中东欧合作新篇章给予智力支撑。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