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春燕)6月1日,中英智库双边会议在线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原副院长蔡昉致辞并作专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秘书长张冠梓主持中方代表发言环节,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代表中方作会议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原副院长蔡昉致辞并作专题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疫情深刻影响世界经济
蔡昉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时间维度对供给侧、需求侧作了深刻剖析,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展望,并着重分析了人口变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他指出,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负增长,带来供给侧挑战。随着2022年人口峰值和更深老龄化,需求侧对经济增长制约将成为新挑战。未来,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让劳动力继续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让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变成充分享有均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居民,在提升消费能力的同时带来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要通过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消费水平,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
通过分析疫情下欧美通胀的原因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英国全球咨询智库研究员格雷戈尔·欧文认为,通胀在欧盟和美国都是由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冲击共同造成的。疫情之后,欧美的需求增长特别是一些额外的支出等,对需求侧产生冲击。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需求均衡被打破,资本发生重新配置。加之劳动力供给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供给侧的冲击与影响比较大。
英国全球咨询智库副主任简恩·普雷斯图斯介绍了俄乌冲突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英国全球咨询智库研究员斯蒂芬·亚当斯介绍了疫情下欧盟、英国与中国贸易的未来趋势,英国脱欧对中英两国贸易的影响,大国经济政策调整及大国之间关系变化对供应链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对“三重压力”的表现与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后表示,要通过供给、需求、效益升级来加以应对。首先,着力推动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相结合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要推动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更多地将财政转移支付运用于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需求的释放。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最后,推动效益结构升级,减少资源配置扭曲,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挑战与潜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要转变发展模式,转向合理、稳步、健康的发展,构建一个既能克服发展弊端又能适应未来发展新阶段、满足城镇居民更高质量需求的新的发展方式。
通过对当前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冯明认为,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下,相信中国经济总需求在第三季度会呈现出边际扩张趋势,宏观层面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将会逐渐收窄,宏观经济总体增长率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
为更好地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莹认为,未来,我国政策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更大力度稳定当前的就业情况;二是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予以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三是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秘书处,以及英国全球咨询智库共同主办。
英国全球咨询智库副主任简恩·普雷斯图斯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英国全球咨询智库研究员格雷戈尔·欧文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英国全球咨询智库研究员斯蒂芬·亚当斯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
中英智库双边会议在线举行。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