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第十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为“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来自中东欧国家和比利时、德国、塞浦路斯、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前政要、智库学者、驻华使节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现将部分外方参会代表发言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 欧尔班·鲍拉日:
整个欧洲将从中欧合作中受益
鲍拉日谈了当今欧洲面临的经济、政治挑战。他说,尽管中国依然保持乐观和信心,但欧洲却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面临移民问题、能源危机及政治危机等多重挑战。地缘政治和经济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格局,西方统治力在下降,东西方权力对比在发生改变。他批评了地缘政治碎片化和政策去风险化的趋势,认为这会导致风险上升,减缓全球经济增长。同时,鲍拉日提到了“匈牙利互联互通战略”,并呼吁各国基于经济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制定外交政策,确保政治稳定、内外安全,并追求和平。鲍拉日也表达了对中欧合作的积极态度。他评论说,中欧关系被当作地缘政治对抗中的“人质”,但匈牙利从中看到了更多的机遇而不是风险,我们也敦促其他中东欧国家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
黑山议会前议长 达尔科·帕约维奇: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巨大
帕约维奇强调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与欧洲以及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帕约维奇以黑山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国与黑山在基础设施投资、文化交流、免签证待遇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他提到,黑山赞赏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强调这些投资不仅推动了黑山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与欧盟市场的互联互通。此外,帕约维奇还谈到了黑山加入欧盟的进程,并表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欧盟的合作。
希腊前驻华大使 莱欧纳多·罗卡纳斯:
中欧需携手应对挑战
罗卡纳斯强调了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说:“我们面临技术创新、经济转型、绿色转型、地缘政治等多重挑战,而中欧关系的未来需要一个新的全面战略,这是和所有战略伙伴加强合作的基础。”罗卡纳斯提到了中欧关系的未来,认为需要一个新的全面战略来指导双方的合作,这个战略应该基于共同利益、互补利益,并且是积极、平衡、互利和务实的。他特别以希腊和中国在比雷埃夫斯港项目上的成功合作为例,认为这是国际合作的样板。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布拉尼斯拉夫·乔尔杰维奇:
塞中全面合作是和平共处原则的高度体现
乔尔杰维奇高度赞赏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世界正处在动荡边缘,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人类比以往更加需要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原则的重要性更加彰显。乔尔杰维奇详细回顾了塞尔维亚与中国过去十年间在各个领域的长足发展。他提到,塞尔维亚与中国正在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塞中命运共同体。乔尔杰维奇表达了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信心,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为参与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并鼓励其他国家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克罗地亚地缘经济论坛主席 亚斯纳·普列夫尼克:
扩大合作议程 聚焦高质量发展
普列夫尼克分析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她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世界秩序动荡等挑战。这些挑战使得合作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合作双方需要坚定信心,共同应对。普列夫尼克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近年来取得良好发展势头,未来双方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议程,聚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气候保护和数字网络空间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通过紧密合作,中国以及中东欧国家不仅能够实现自身振兴,还能够为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布加勒斯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丹·敦加丘:
欧洲战略自主面临挑战
敦加丘从中东欧视角出发,强调了欧洲面临的复杂多元局面及美国大选对欧洲政策制定的重大影响。他评论说,美国大选及特朗普政府上台将对欧洲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欧洲需要重新定位。面对未知的政策环境,特朗普时代将成为检验欧洲是否真正实现战略自主的试金石。敦加丘指出,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欧洲需要采取新的应对措施,并面临着战略自主或成为美国跟随者的选择。
捷克前总理 伊日·帕鲁贝克:
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以应对全球秩序变革
帕鲁贝克分析了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的变迁以及新经济体的崛起历程。他说,当前,全球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昔日的单极世界格局已被打破,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再独一无二。我们目睹了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些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尼等众多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展现出蓬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帕鲁贝克关注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指出这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同时,他赞扬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是一个能够造福很多国家的伟大项目”。帕鲁贝克还表达了对中欧之间贸易关系的担忧,并希望中欧之间不要出现更多的贸易关税壁垒。他强调,在全球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意大利众议院前议长 艾琳·皮维蒂:
通过多边主义平台共同应对
人工智能发展挑战
皮维蒂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她表示,目前对于人工智能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跨文化及多层次联系的探索仍然不够,同时人工智能在不同国家间的适用性和文化差异性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发展中国家在数据开发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皮维蒂说:“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及工程应用的快速发展,我认为我们需要有所作为。”她呼吁各国通过多边主义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 科斯塔斯·古利亚莫斯:
践行中国倡议
共筑和谐世界新愿景
古利亚莫斯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并呼吁欧洲应重新制定战略,将中国视为可信的合作伙伴,在科研、艺术、教育、人文等领域开展全面交流。古利亚莫斯表示,在世界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当下,各国应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挑战,共同构筑和谐世界的新愿景。
华沙大学教授 博格丹·戈拉尔奇克:
解放思想以应对全球结构性变革
戈拉尔奇克就全球面临的结构性变革发表观点。他认为,当前,全球出现了结构性变革的压力,过去30年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已成过往,取而代之的是去全球化、去稳定性、碎片化、保护主义及孤立主义等新趋势。旧的世界秩序已终结,新秩序尚未成形,全球面临动荡和不可预测性。他呼吁各国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和活跃的思维面对新旧世界秩序交替的挑战,如此才能成功应对新时代的全球变革。
西班牙列罗基金会主席 路易斯·卡萨苏斯·拉托雷:
谦逊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缓冲剂
卡萨苏斯谈到了谦逊美德与国际合作的关系。他认为,在推动人文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谦逊美德。这在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避免人际关系被破坏,维护受助者的尊严。卡萨苏斯介绍了谦逊美德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认为在团队管理中,谦逊的领导往往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特别是在面对负面事件时,领导人的谦逊态度有助于迅速调整团队关系,避免更大的损失。
罗马尼亚前副总理 阿德里安·塞维林: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需加强沟通与协调
塞维林阐释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对于欧盟及中东欧国家的深刻意义。他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并非旨在制造欧洲内部分裂或划分阵营,相反,中国政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欧盟作用,并增强中东欧各国的经济稳定性。同时,塞维林也坦诚地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挑战,包括价值观差异、美国对部分中东欧国家施加的影响以及经济保护主义的再度兴起。塞维林呼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积极利用多边主义平台,推动双方贸易、经济、人文交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
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前部长 阿里安·斯塔罗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带来发展机遇
斯塔罗瓦阐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更能够增进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和平贡献力量。斯塔罗瓦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图景。他指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竞争和关切,但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无意干涉他国内政,致力于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
波兰安全与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 斯瓦沃米尔·马伊曼:
中国式现代化开拓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前景
马伊曼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及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他说,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特的道路和战略,正在引领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马伊曼就中国式现代化对中东欧地区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多个问题,包括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边缘化的改善,以及中国如何在中东欧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希望中国能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政策,以应对中东欧地区的碎片化现状,并期待在未来改善双边关系中的动力缺失和公众漠视现象。
萨班哲大学伊斯坦布尔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 海因里希·克雷夫特:
中匈投资贸易合作未来可期
克雷夫特分析了中国在匈牙利的投资现状。他谈到,中国近年来在匈牙利的投资显著增长,特别是在2022年后,中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成为匈牙利2023年的最大投资国。克雷夫特还探讨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他表示,对于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欧盟应达成一致,不施加更高关税,向世界传递正确信号。各国应加强合作,一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项目主任 斯文·比斯科普: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民主基础
比斯科普从宏观角度讨论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说,当前全球政治正回归多极化状态,大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对抗与妥协成为常态,而中欧及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也在此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务实的精神与共同的规则对于维护多极世界的稳定至关重要。比斯科普还探讨了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以及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比斯科普还批评了一些国际机构在解决全球问题时的无力与空谈,强调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排除单边主义政治力量的干扰,加强全球治理的民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