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精品工程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1-01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14期 作者: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高莹)10月26日,“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杨小波出席会议。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下简称《新质生产力》)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研究员钟瑛撰写,是国内较早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专著。该书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四个角度全面系统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思路,立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结合实践案例研究,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

  朱佳木指出,当前,全党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新质生产力》一书的编写和出版,可以说恰逢其时。该书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着力点和举措,及时、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需求,充分反映出作者和出版社的政治敏锐性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他强调,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提出后不久就能迅速形成这样一本辅助性读物,也说明了作者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出版社的不俗工作效率。他认为,该书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总体上是成功之作,值得祝贺。

  杨小波表示,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结合深圳、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五地的实践案例,围绕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三大要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和解读,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学习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工作有很大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李正华肯定了《新质生产力》作为相关理论重要成果和最新成果的意义,以及为新质生产力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的作用。他提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为其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大众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研究员冷兆松认为,《新质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位非常准确,框架和思路极佳。该书属于研究新质生产力的中观层次理论成果,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供了一种简明且实用的理论框架,打通了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操之间的通道,是一部具有桥梁纽带性质的思维工具书。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确保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握主动的重要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的出版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理论界、学术界、产业界的读者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当代中国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副总经理蔡继辉主持座谈会。来自全国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代表共约30人参加会议,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会议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