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我国首部乡村文化蓝皮书发布
2022-08-05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8月5日总第612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7月31日,《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发布仪式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沿议题。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根据我国通行范畴,“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巩固乡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推进与时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和善用乡村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创意引领和文旅融合的乡村文化产业等。蓝皮书从近年来我国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维度出发,设置了各栏目文章的基本论题,并首次从历史哲学的叙事尺度,衡量审视我国乡村文明范式转变的历程,探索思考塑造中国式乡村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书记王立胜认为,过去一百多年间,我国乡村文明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城乡二元中国”“城乡两栖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的范式转型;过去四十多年,我国从世界第一乡村大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城镇大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压缩性”特征。我国当下和未来乡村文化建设的最高任务是“使乡村民众文明起来”。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建构的前提是深刻认识“乡村性”的基本内涵,“乡村性”是乡村独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幸福感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对于城市文明具有明显的“治疗”意义。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脚基层社区重塑“家园意识”,是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双焦视点。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轲提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延续乡村文化血脉,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邵军表示,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首先应体现在推动“乡村文明化”,巩固乡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提升乡村原住民的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环境的文明舒适程度等方面。其次,挖掘乡村记忆,借助传统乡村文化元素的创新重组,满足现代人对传统乡村生活景象的想象和体验需求。最后,去粗取精,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