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3-04-14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4月14日总第640期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王春燕)4月6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黄河流域发展蓝皮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大治理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从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基础条件、现实困境及问题等方面,重点阐述了黄河流域碳达峰的总体要求,梳理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经验。专题报告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选择3个碳排放特征指标和4个经济特征指标,以黄河流域97个城市2017年截面数据为例,将黄河流域碳达峰分为5种类型。提出要分类型梯次有序实行碳达峰行动,分重点系统落实节能降碳行动,分驱动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守底线织牢能源安全防范网。区域报告分析了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碳达峰情况,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各省区碳达峰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本区域碳达峰的目标和重点。

  蓝皮书分析指出,黄河流域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生态脆弱明显,产业结构明显倚能倚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青海要在实现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四川要以生态修复和生态碳汇能力提升为抓手,甘肃要把节能降碳摆在突出位置,宁夏要以“六大碳行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内蒙古要平衡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定位,山西要构建绿色能源体系,陕西要推动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河南要以城市降碳为主体推进黄河流域碳达峰,山东要聚焦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蓝皮书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实现“双碳”目标是指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沿黄九省(区)大多数是欠发达地区,自然生态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处于经济发展增长期、工业化进程加速期、城镇化持续推进期的多重时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双碳”目标的提出对黄河流域既是一种压力倒逼,也是巨大的挑战,唯有走上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是根本出路。由于欠发达地区自身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推动欠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更艰巨、面对的情况更复杂、转型的急切程度更高。与此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处于城镇化的转型过渡阶段,生态功能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环境污染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治理成本会更高,对治理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重点方向是降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让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体系。

  “推动黄河流域‘双碳’目标实现是彰显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蓝皮书指出,黄河流域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关系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也是关系全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推动黄河流域实现“双碳”目标,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总体谋划、步调一致。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推进“双碳”行动必须加强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在绿色技术创新、能源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资源节约、低碳绿色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吸引国外先进的能源技术、绿色产业等为我所用,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