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4-21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4月21日总第641期 作者:记者 高莹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高莹)4月12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稳步上升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是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有关要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组织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智库报告。报告选取20个指标,构建了强调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了2012—2021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省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取得较大进步,地区比较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还需加强。

  当前,我国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报告认为,要在2035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区域、城乡、产业和企业的协调平衡发展。解决好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浙江实践表明,现阶段以省域为空间单元、深入探索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点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既要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又要着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报告建议,加强区域战略统筹,优化要素、产业布局与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探索,针对特殊类型地区实施更加精准有效政策,持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指标选取体现创新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代表出版方致辞。来自相关领域的10余位专家学者对报告内容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其研究结论与应用价值,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等展开研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表示,报告选取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及其构建的衡量框架纳入了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等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紧密结合,体现了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时代性。同时,报告关注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南北差距问题、人口流动问题、城市群与都市圈问题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报告紧扣中央有关文件的最新要求,其中的理念和指标选取都具有创新性。”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仁认为,报告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动态演变的规律,相关测算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结果都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及发展要求较为吻合,是一本内容全面、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邓曲恒认为,报告具有两个突出亮点。一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本质特征,选取了丰富的评价指标。过去学术界衡量区域发展差距,一般都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收入的角度来研究。该报告突破这个局限,用各个维度指标刻画区域协调发展面貌,并从省域角度出发,体现不同省份之间区域协调程度。二是重视实体经济。报告讨论了工资水平和供需关系的趋势,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区域分化的原因,体现了紧贴现实的特点。

  此次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