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发布
2023-09-2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9月22日总第660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9月16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在江苏张家港发布。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沈杰,蓝皮书副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媒介与教育中心主任季琳,蓝皮书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兵等出席发布会并发言。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基本问题。蓝皮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该项调查于2006年启动,截至2022年3月共完成11次全国抽样调查。该书基于第11次调查数据和该领域专家学者的专项研究,重点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素养、网络交往、网络文化等最新情况进行分析,是青少年蓝皮书的第九部。

  当前,互联网全方位渗透人们的生活,深刻改变着社会运行的机理,也影响着人们价值体系的形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产品和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深入发掘如何建设未成年人用网友好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数字公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蓝皮书研究发现,未成年人“数字触角”极大延展,普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更加融入数字生活。疫情加速未成年人向网络世界位移,使得未成年人触网、用网频率大幅上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几乎饱和,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城市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整体早于乡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呈现城乡差异,职业规划折射出区域信息鸿沟,职业理想取向集中,职业选择存在性别差异和认知固化。未成年人云端沟通加强,更加关注社会热点,社会参与度提高;用网目的集中在娱乐和学习上,短视频类应用、网站最受未成年人欢迎。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保持同辈和代际联系,呈现数字“互哺”特征;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逐渐从QQ转移至微信,自我呈现意愿下降,网络参与尚不深入;网络流行语被未成年人广泛使用,网络模仿现象突出,流行文化消费呈现社交化、圈层化特点。

  研究认为,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仍存在城乡差距,区域间信息差异明显;未成年人用网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网络素养教育滞后于未成年人用网的现实需求;部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持续,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家长和教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态度趋向开放,但保护和引导工作尚需更多配合;未成年人用网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错位、滞后,已有规制手段效果尚不理想。对此,蓝皮书建议,重视区域信息差异,促进教育资源流通,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尊重未成年网民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助力未成年人在触网用网中自我保护;以制度完善和文化发展促进全民网络素养提升,建设未成年人用网友好社会;加强技术保护,用技术手段为未成年人用网保驾护航;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政策规制。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文明办、张家港市委网信办、张家港市社科联、精神文明建设张家港研究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 刘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