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丹凤、上犹脱贫攻坚成绩与经验
2021-02-1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2月19日总第547期 作者:钟代胜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凤、上犹两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地方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帮扶下,积极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担当作为。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点扶贫县。丹凤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辖12个镇(办事处)、155个村(社区),人口31.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89个(深度贫困村2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994万户8.3527万人;上犹县位于罗霄山脉诸广山支脉东麓,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县,辖15个乡(镇、城市社区)、147个村(居委会),人口32.3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50个(深度贫困村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9293户2.8988万人。两县既是1986年首次确定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2011年首次确定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又是革命老区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凤、上犹两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地方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帮扶下,积极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担当作为。我长期从事扶贫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和扶贫办主任、副主任,1996年10月起在丹凤县挂职副县长22年,近年具体负责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两县的定点扶贫。2020年9、10月,本人就提炼、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同团队赴两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考察,现将两县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脱贫攻坚成绩与经验汇报总结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钟代胜

  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两个县的“贫困县帽子”和“贫困村行列”历史性地实现了“摘帽”“出列”。经国务院扶贫办和江西省、陕西省政府分别考核验收,2019年4月和2020年2月上犹县、丹凤县先后摘掉戴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经上级批准,2019年底,两县的贫困村先后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2020年底,两县的贫困户贫困人口也先后全部脱贫。

  两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变为现实,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上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由2015年的331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273万元。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基础牢、质量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辍学儿童,有幼儿园的贫困村由2015年的15个增加到2020年的7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大病保险覆盖率均为100%,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2015年的80.2%增加到2020年的90.45%。丹凤县为使贫困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2016年至2019年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857户2.7424万人入住其中;另外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979户1.0426万人实施了危房改造。

  两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所产生的“溢出效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生产总值持续攀升:2012年到2019年,丹凤县生产总值从52.83亿元提高到98.02亿元,上犹县生产总值从38.19亿元提高到88.35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更趋合理:丹凤县一、二、三产比重从19.57:44.14:36.29调整为11.6:36.3:52.1,上犹县由22.2:41.4:36.4调整为15.7:37.2:47.1。培养锻造了干部队伍:丹凤县2016年以来选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85名,73名干部优先晋升职级,140名第一书记、78名工作队员分别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2018年村委会、支委会换届,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1239名。

    202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右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钟代胜(右二)等赴陕西省丹凤县马炉村调研考察。图为调研组成员于全国劳模、马炉村原党支部书记刘西有雕像前留影。

  积累丰富的脱贫攻坚经验

  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两县积累和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共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两县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政治执行力,建立健全和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丹凤县从县到村逐级逐年度签订“军令状”,推行定责、履责、督责、追责“四责管理”,促进扶贫脱贫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对县级帮扶单位、镇(办事处)包村科级领导、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考核同步组织、成效同步评价、结果同步运用、奖惩同步兑现,激励和促进各自尽职尽责,精准扶贫脱贫。上犹县把“四个坚持”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把更好的政策和资源落实到脱贫攻坚,坚持把更强的干部和骨干使用到脱贫攻坚,坚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坚持把更严的纪律和作风护航到脱贫攻坚,高扬脱贫攻坚主旋律,精锐出战攻坚克难。

  第二,逢坚而攻,迎难而上,坚持打好“三战”。首先要积极打好“总体战”。丹凤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责任链条,认真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精神,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切实实施好扶贫项目,大力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此排兵布阵,着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攻坚。上犹县坚持站在政治的高度,大力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攻坚克难精神、立说立行不拖延的只争朝夕精神、敢破常规大胆闯的改革创新精神、精益求精创一流的能工巧匠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执政为民讲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鼓足“精气神”,打好“总体战”。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底,上犹县贫困户9252户2.8878万人相继脱贫;从2013年到2019年底,丹凤县贫困户2.3113万户8.1638万人相继脱贫。其次要打好“歼灭战”。2019年和2020年,两县紧盯本县还未脱贫的贫困户881户1889人(丹凤县)和41户110人(上犹县),采取整合资源帮扶、县乡(镇、办事处)领导同志挂户包干的办法,历经艰辛,真抓实干,最终“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打完“两战”、全县整体脱贫后,两县努力打好“收官战”,分别解决好本县边缘易致贫户196户687人(丹凤县)、142户494人(上犹县)以及脱贫不稳定户234户766人(丹凤县)、147户487人(上犹县)的问题。通过逐人逐户落实具体的产业就业帮扶、综合保障、技能培训、小额信贷、防贫保险和实物资金帮扶等政策,下大力气培育这“两类人群”稳定脱贫的发展动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三,做好“两业”文章,精准扶贫脱贫。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首要问题。两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对要识别的贫困对象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三个严格按照”,切实“扣好第一颗扣子”: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和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复核、县扶贫办批准和公告、扶贫对象签字“七步工作法”,进行程序化识别;严格按照“七清四严”要求,查对公安、交警、房管、质监、财政、税务掌握的相关情况,进行大数据比对;严格按照“四种情形从严甄别”“九种情形不能列入”“七种情形一律不准”的规定,进行动态化、常态化和全过程的“回头看”“过筛子”。2014年至2019年,两县对贫困对象动态调整都在6次以上,确保贫困对象不错评、不漏评、不错退。

  “两业扶贫”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之举。为精准扶贫脱贫,两县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紧紧抓住产业、就业“造血扶贫”这个“大头”。丹凤县紧扣户有脱贫项目、村有集体经济、镇有产业园区的目标,构建起“政府主导、贫困户主体、新型主体带动”的产业扶贫体系,形成了肉鸡、核桃、食用菌、中药材、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魔芋、葡萄、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五大新兴业态,建成了蟒岭山区菌业产业园、流岭山区药业产业园、国道沿线旅游产业园三大园区,聚力产业扶贫脱贫。2017年至2019年,落实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共218个、12037万元,为122个村注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7亿元。在2019年底全县脱贫对象中,产业脱贫占2.0162万户7.4465万人,通过直补、入股分红、发放实物等方式,受益贫困户达4.5927万户。该县多措并举推进就业扶贫,基本实现“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2020年,该县有劳动力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1.073万户3.6157万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9803万人,贫困户各类安置就业共1.1762万人。上犹县坚持走好产业、就业扶贫增收之路,因地制宜实施“543工程”: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油茶、茶叶、设施蔬菜、食用菌、光伏),建立四种带贫模式(自主发展、就业务工、合作社链接、致富能人引领),落实三项扶持政策(产业奖补、链接带动、资产受益), 确保每户有1—2项产业。2016年以来,上犹县落实产业奖补到户项目6.157万项,发展产业扶贫基地1148个,发放奖补资金7782.87万元;到2020年底,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07万元,链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和资产收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64亿元,有效解决了“发展产业资金难”问题。2015年以来,该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兴办乡村扶贫车间18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179个,打造工业扶贫基地67个,发放就业奖补资金1.08亿元。转移输出就业4.556万人次,促进近3万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就业培训1.2169万人。

    2017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为陕西省丹凤县76名“两癌”贫困妇女发放救助金。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钟代胜(左一)等为受资助者发放救助金。

  “志智双扶”是精准扶贫脱贫的治本之策。两县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与物质辩证统一,标本兼治,认真抓好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既扶贫,又扶志、扶智。丹凤县采用贫困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以本县编印的《丹凤县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读本》《丹凤县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汇编》和《漫解脱贫攻坚》连环画册为教材,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利用各层级“大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上犹县充分发挥“乡间夜(午)话”、新闻媒体等宣传教育阵地优势,组织贫困群众深入开展“话脱贫、颂党恩”和自尊自励自立自强“四自”活动。通过这些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进一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不断激发精准扶贫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原常务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