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探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社科大商学院调研团队赴湖北武汉开展专题调研
2025-08-26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793期 作者:孙美娟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孙美娟
  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也是契合我国国情的价值管理活动。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实际运行、掌握第一手资料、增进企业经营认知并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社科大”)科研处“科研育人重大专项”支持下,该校商学院组织师生赴湖北武汉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团队先后走进武汉菱电汽车电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电电控”)、湖北人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福医药”)物流中心,围绕市值管理课题,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探究企业在市值经营中的实践路径、核心策略及面临的挑战。
■调研团队与人福医药物流中心相关人员集体合影受访者/供图
  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稳步提升市值
  深耕汽车动力电控领域已有20年的菱电电控,是此次调研的首站。据菱电电控工作人员介绍,自2005年创立以来,该公司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目标,历经多年攻关,成功打破国外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技术封锁,率先实现该系统国产化,其核心产品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当前在国内国产系统装机量中稳居首位,成为国产技术替代的标杆企业。“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和营收数字上,更在于能否为国家产业链安全贡献力量。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突破技术壁垒,就是想证明国产企业也能做出顶尖的发动机管理系统,这种‘国产替代’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我们吸引市场认可、实现市值稳步提升的重要根基。”菱电电控董事长王和平说。
  带着对企业技术实力的初步认知,调研团队走进菱电电控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自动化组装线与生产线的运作,直观感受企业高效的生产流程与先进的技术水平。“这正是企业构建稳定供应链、吸引优质合作伙伴的核心底气。”调研团队成员不禁感慨。
■菱电电控证券业务代表介绍菱电控股发展及市值管理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份“核心底气”的落地成果,在供应链体系与合作伙伴展示墙上清晰呈现——墙上罗列着与众多车企、摩托车企业的合作版图。调研团队由此发现,这种以技术实力为支撑的产业合作网络,恰恰打开了市值管理的新维度——生态协同。调研团队成员、社科大商学院2024级本科生石静宜表示,当菱电电控构建起“核心部件研发—供应链质量管控—广泛车企合作”的完整生态后,其价值便突破了自身产品盈利的局限,成长为产业生态中的关键节点。这种生态协同的价值,一方面通过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营收与利润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让市场清晰感知到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地位,进而为其市值赋予额外溢价。相较于单纯优化财务指标,这种模式更具发展想象力,也推动市值管理从“被动管理股价”升级为“主动经营生态价值”。
  除技术与生态之外,人才储备同样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菱电电控相关负责人朱淑娟在调研中提及,公司组建了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保障技术创新活力,这也为企业市值稳定增长提供了长期动力。调研期间,社科大商学院与菱电电控共同举行了科研育人重大专项调研暨实践基地签署仪式。调研团队成员、社科大商学院副教授刘泉军表示,未来双方将依托实践基地,在人才联合培养、市值管理课题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
  以攻克行业痛点
  为切入点穿越市场周期
  走进人福医药物流中心,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智能运营场景、深入交流业务创新模式,不仅完成了实地调研工作,更成功挖掘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隐形逻辑”——人福医药以医药物流升级为切入点,构建起兼具韧性与进化力的业务生态,而这正是其市值能够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支撑。
  调研中,团队在人福医药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引导下,进一步掌握了该公司业务生态在“外部合作+技术升级”维度的实践细节。据工作人员介绍,人福医药目前已联合京东物流、海康机器人启动敏捷性供应链打造项目,三方围绕智能制造优化、智慧物流落地、药品全链路管控三大领域开展合作探索,计划通过数字化改造打通医药物流中心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为医药流通行业树立效率新标杆。调研团队成员、社科大商学院2024级本科生孙文英代提出,这种“企业+科技”的协同模式,本质是为企业市值管理注入“技术韧性”。通过整合各方优势攻克物流智能化难题,不仅能让市场清晰看到其突破行业瓶颈的长期价值,也能为市值穿越周期提供硬核保障。
  事实上,人福医药物流中心选择医药物流升级作为切入点,背后是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过去,传统三方医药物流低效问题突出,既是医药流通领域的短板,也是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机会。对此,人福医药推出“新三方物流模型”:通过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网络协同,将药品流通“冗长链条”重构为“高效网络”。石静宜表示,这并非简单的业务优化,而是对医药供应链价值生态的深度重塑——当90%的订单可实现24小时交付,当全省12个仓库、17万SKU(库存量单位)达成智能调配,人福医药在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已悄然增强。而市值管理的第一层逻辑,正是通过这类业务模式创新夯实产业价值,让公司成为推动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拼图”。
  创新是支撑企业市值长期稳健的
  核心根基
  通过实地走访菱电电控与人福医药物流中心两大企业,调研团队在与企业负责人深度对话、观摩生产运营场景的过程中,既深入了解了两家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升级及市值管理上的落地举措,也精准把握了其推进相关工作时遇到的现实挑战。
  企业的具体实践,让团队对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有了更真切的体会。调研团队成员一致表示,此次调研,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国家鼓励“自主研发,国产替代”的重要性。两大企业均以“技术落地实践”为导向,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菱电电控针对汽车行业“卡脖子”问题,投入资源研发自主可控的电控系统配件,成功将产品价格大幅下调,助力国产汽车企业降本增效;人福医药物流中心则围绕医药流通的高效与安全需求,通过技术迭代提升机器人作业占比,构建起数字化、全自动化的物流运作体系,为医药供应链稳定运转注入技术动能。“以前对市值管理的理解比较片面,这次通过调研发现,像菱电电控、人福医药物流中心这样有扎实技术根基的企业,其市值增长其实是技术实力与产业价值的合理体现。”调研团队成员、社科大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燕燕说。
  在企业案例的基础上,调研团队进一步分析国内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现状,并从中发现,当前市值管理已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逐步推广并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明显短板。比如,部分企业对市值管理重视不足,工作重心过度倾斜“价值实现”,却忽略了“价值创造”与“价值经营”的根本作用;还有个别企业扭曲市值管理本质,将其异化为市场操纵手段,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对此,刘泉军建议,上市公司需回归市值管理核心,以聚焦主业为基础,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深耕价值创造与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企业长期价值根基。
  谈及调研的整体收获,团队成员的共识是,“社会调研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真实的产业生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走访不仅弥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鸿沟,更让大家对上市公司市值形成了更立体的认知——市值绝非单纯的数字符号,而是企业技术硬实力、产业价值创造力与市场长期信心的综合映射。正如菱电电控突破汽车电控“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人福医药物流中心通过智能化升级筑牢供应链安全,这些扎根产业需求的创新实践,正是支撑企业市值长期稳健的核心根基。未来,我们也将带着这份实践认知回归理论研究,更精准地解读市值背后的产业逻辑,为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更科学的视角。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