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志智双扶擘画上犹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29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94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春燕

  
  上犹县地处江西西南部,与首都北京相距1700多公里。2015年,中央确定上犹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县。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支持定点帮扶上犹发展。
  2023年9月4—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翔调研指导江西省上犹县定点帮扶工作时强调,要“尽最大力量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智库优势转化为上犹县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优势,持续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3年以来,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资金援助、智力帮扶、产业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倾情帮扶,全方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犹建设注入强大发展动力。2023年、2024年该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代表江西顺利通过国家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并取得全国第五的优异成绩。
  
  智力帮扶为上犹经济发展添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
  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组织多批次国内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赴上犹调研指导、作专题报告,聚焦县域发展战略和实践路径形成系列智库成果并予以转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优势,设立院国情调研项目“江西省上犹县‘两山’理论转化生态康养之路”,形成课题成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上犹实践》。支持上犹开展“两山”改革三年攻坚行动,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突破口,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打造首个县域公用品牌“上猷臻品”和文旅品牌“森宿上犹”,签约全省首笔2亿元VEP绿色金融贷,打通空气变人气、资产变资本、产品变商品三大通道,实现三产融合,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犹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获评2024年全省10个优秀改革案例之一。
  深入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上犹县国情调研基地、离退休干部职工健康休养基地等平台,持续打通智力、平台、帮扶转化通道。
  离退休干部职工健康休养基地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近百余名院退休人员开展“康养+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学术优势、资源优势,为上犹县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宣传推介。
  深挖上犹红色资源,讲好上犹文化故事。推动做好河西苏区革命历史研究,积极筹建“中华苏维埃河西苏区革命历史陈展”、建设“鹅形首会”旧志陈列展,推动整理《河西苏区史料选编》,成功召开成果汇报研讨会,编印论文集,弥补河西苏区史料研究空白,充分论证河西苏区在中央苏区历史上重要历史地位,打响上犹是河西苏区中心的红色文化品牌。
  帮扶支持上犹县在赣州美术馆举办首届“家风秀句刻琬琰——上犹客家门匾榜书展”活动,充分展现江西省级非遗客家门匾文化独特魅力。推动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项目,校注光绪年间《上犹县志》并公开出版,完成《上犹县扶贫志(1949—2020)》和“上犹文旅系列丛书”编纂出版工作,持续擦亮上犹文化底色。
  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上犹县十年纪实》,系统反映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年来帮扶支持上犹县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景。
  设立帮扶项目,支持上犹县举办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暨“犹江大讲堂”、上犹县乡村振兴(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累计培训乡村干部、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500余人次。
  支持在上犹举办第十二届南南国际学术会议,全力为上犹链接全球顶级智力平台和人才资源,搭建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全球高端智库交流合作平台,有力提升其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坚持“志智双扶”以及“输血”与“造血”并重,全面激发上犹内生发展动力。
  
  产业帮扶促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投入上犹县帮扶资金900余万元,撬动政府、社会总体投资超9000万元,全力扶持建设37个定点帮扶项目,布局乡村产业振兴项目22个。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深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联结带动8000余户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
  上犹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下,村里的好山好水变成好物走出大山,老百姓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上犹的青山绿水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聚焦特色延伸产业链条,助力生态产业规模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立足上犹富硒富氧生态优势,聚焦茶叶、森林康养农文旅、山泉水、富硒大米、生物科技等大健康产业链,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帮扶规划。
  2023年以来,挂职干部围绕大健康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招商,分别前往50多个市县区,调研考察对接知名企业70余家,成功引进5000万元投资智能家电、1亿元投资年产5000吨精酿啤酒、高纯度茶皂素等生态产业项目,累计支持培育2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上犹生态产品的全产业链升级,逐步形成覆盖全类别、全产业链的产品标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力帮扶上犹做好水产业大文章,推出“伊露云”“伊紫云”含硒含锶山泉水品牌,打造“赣啤”精酿品牌,弥补江西生态精酿空白,实现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不断延伸水产业链,推动差异化、精准化发展。院属各单位积极订购山泉水作为各类学术会议和工作用水,极大提升了上犹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村集体增收。
  成功帮扶开发“上猷上茶”“赣南高山茶油”“上猷醴泉”“上猷生态富硒大米”及上猷臻品·红尾猫联名夹心果干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并形成品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
  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场景,助力生态产业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引领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扶持建设上犹县乡村振兴智慧农业项目,整合全县乡村治理、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基础信息,联合江西省数字研究院在上犹县农业农村局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农业农村数字平台。
  帮助培育4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创新“5G+物联网”茶园管理应用示范系统,积极拓展乡村产业数字化新业态,助力上犹县构建“数字农业+旅游+民宿”等产业联合体。
  成果转化培育区域品牌,助力生态产业标准化——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组建了上犹县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联合龙头企业共同运营,通过检测认证、品牌运行、交易推广全流程市场化运作,线下打造上猷臻品馆、企业旗舰店,线上在盒马鲜生、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架销售,产品亮相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各类智库会议。成立不到一年,上犹县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营收突破1600万元,带动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87%,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支持下,“上猷臻品”于2024年正式创建,由上犹县两山转化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通过统一设计规划、生产标准、产品包装、标注商标、市场价格等,将本地30余家企业产品纳入品牌体系,构建起母子品牌矩阵,实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
  在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农文旅消费帮扶创新行动成果发布会上,“上猷臻品”被列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全国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项目。
  2025年3月,上犹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案例——“上犹县产业振兴破局乡村全面振兴”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乡村振兴年度盛会,入选“CMG乡村振兴观察报告(2023—2024)”。
  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帮助上犹县打造特色优势生态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消费帮扶推进兴业强县
  富民一体发展
  
  上犹高山茶、山茶油、干货、休闲小吃……
  5月7日,“上猷臻品”在“社科帮扶”平台开启首场直播介绍,20余款生态绿色农特产品被在线推荐。“上猷臻品”以卓越的品质与服务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因应需求,茶叶专场、粮油干货专场、休闲小吃专场等六场直播介绍活动上线,持续推介上犹优质的绿色生态农特产品。
  除了在“社科帮扶”平台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协调上犹县40余家企业、230余种生态产品进驻该平台以及“公益中国”“全国农文旅创新行动”等帮扶平台。此外,在院部学术会客厅还设有上犹土特产固定展区,打通了线上线下帮扶。近万名干部职工及数万名家属亲身参与助力拓宽上犹土特产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上猷臻品”还被推荐在江西省行政中心进行展示推介,在赣州市政中心赣南地方特色及乡村振兴消费帮扶产品展销馆和赣州市旅游投资集团大楼、赣州西高铁站2家赣州好礼店上架,进一步提升“上猷臻品”品牌影响力,有力拓宽“上猷臻品”销售渠道。
  我院挂职干部积极协调录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重点节目《田野欢歌》《丰收集结号》,推介“上猷臻品”以及上犹绿茶、富硒大米、有机山茶油、山泉水、精酿赣啤等生态产品,向全国亿万观众展示上犹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独特魅力。
  当前,以文旅拉动消费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上犹加快推进阳明宿集、南湖之星、阳明夜游、“工业+文旅”清酒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力打响“森宿上犹”文旅IP。
  2024年6月,在院党组大力支持下,在院帮扶办积极推动下,上犹县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举办以“相约后花园·港犹一家亲”为主题的康养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与香港旅游业协会、香港中国旅游协会、香港华商旅游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8个文旅企业签订了引客入犹协议,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签订了高端酒店及城市综合体项目、匹克球赛事运营中心、阳明夜游等19个项目,为推进融湾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取得丰硕成果。
  为帮助上犹加大文旅推荐,做旺文旅消费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争取国家铁路集团支持,于2023年9月、2024年6月分别在全国所有高铁站和列车内一整月滚动播放上犹文旅推介宣传片、“上猷臻品”成果视频,宣传覆盖人数达5亿人次。
  
  民生帮扶增福祉、惠民生、暖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牵挂老区人民,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支持当地教育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安排“夏森助学金”资助上犹县应届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为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风雨操场,提升校园基础设施,并在该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每年投入3万元帮扶资金。截至目前,已累计评选出“星级特教人”30名、自立自强学生30名。在院帮扶办支持下,上犹被推荐参加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班。
  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赴上犹开展医疗帮扶及学术交流。专家在上犹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带教查房、科室建设座谈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公益诊治,助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社会科学院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到上犹县最偏远乡村五指峰乡晓水村村部及卫生室建设项目中,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等功能区建立起来,大大便利了村民看病、学习、出行。投入帮扶资金到东山镇元鱼村太阳能路灯项目中,彻底解决了群众走夜路的交通安全隐患。
  曾挂职任上犹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的秦少华动情地说道:“两年赣州行,一生苏区情。革命年代,赣南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当我亲自踏上这片红土圣地后,更深深体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办法想尽,为老区多干一点是一点。挂职期间,我更是从一起奋斗两年的同志们和可亲可敬的人民群众身上学到太多太多。”
  曾挂职任上犹县东山镇元鱼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马维泰谈及在当地的两年时光,亦直言收获满满:“从机关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与文件打交道到与乡亲们拉家常,我真正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两年,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责任重于泰山’,锻炼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犹县携手谱写的定点帮扶壮丽篇章,为犹江大地注入了澎湃的发展动能,奠定了坚实的振兴基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持续倾力相助下,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必将在上犹红土地上璀璨绽放。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