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合作研究,促进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提升,近日,“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所长会暨青年论坛”在成都召开。主题为“聚焦‘国之大者’,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对策应用研究融合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赵克斌在开幕词中说,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步入现代化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学研究要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要站得高、看得远,要从党和国家的高度确立学术研究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在致辞中表示,构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必须聚焦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机理,提出“中国之治”的社会学方案。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爱丽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的内涵谈起,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三个进路以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提出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社会学独特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认为,中国社会学应以“政治自觉”引领“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扎根实际解答中国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以太仓和晋江的连续调查为例,提出县域现代化关系城乡、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建构问题,探索县域现代化路径应成为国家首要发展战略。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对沈阳市人口流动现状、趋势以及城市更新的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人口流动与沈阳市的更新关系,并提出人口流动背景下沈阳市的更新对策。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包路芳详细介绍了首都超大城市治理首创典范“接诉即办”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认为“接诉即办”构建起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并提出进一步改革深化意见。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志认为,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制度与实践创新,需要尝试构建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重视总结提升,注重“知识性”观照,适时进行理论化提炼,提供发展志愿服务的理论知识。
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
良好的城乡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从街镇治理效能的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了南京市6个典型街镇的类型及其治理模式,并与相关城市的街镇治理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应提高街镇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及专业化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晴回顾了治理概念的起源、流行及发展,重构了现代化治理判定的四种主流学术话语体系,进而提出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判定更强调制度安排取向,并以增进人民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主要的价值判定取向。
通过介绍宁夏引黄灌区乡村振兴参与式发展的三种模式,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妍讨论了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关系,并提出参与式发展理论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舒婷以城乡移民内生异质性突出为研究起点,发现不同移民空间类型的城乡移民实际权益呈现差异性,同时,超大城市的时空压缩权力几何反映出差异性权益和本土化权益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云庆从媒介建构关系的内涵出发,将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行为置于人、空间与技术工具交织的媒介场域,认为“新旧”媒介之间、技术工具与社会空间之间呈互嵌结构形态,并经历“集体—家庭—个人”的媒介场域变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回顾我国社会制度相关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以及展望未来战略定位、建设方向、完善路径等内容,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帅认为,应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快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社会政策之间形成密切协同关系。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显扬从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要义出发,总结了中国老年群体的特征,认为我国应将积极老龄观融入经济社会政策,注重建设平等互动的社会环境,转变衰老死亡观念,加大养老人才培养和塑造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通过对当下中产阶层子女养育现状的分析,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段岩娜发现,在教育竞争加剧和阶层流动减弱的背景下,“密集型育儿”体现了中产阶层在子代教养中高投入和高参与的特征,凸显了实现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希冀。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闫琳琳着眼国家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探讨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收入分配的实践模式,认为要保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实践调整改革时间表,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
(侯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