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党纪如炬 照亮考古路
2024-07-05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95期 作者:张旭(考古研究所)
分享到:
  作为一名科技考古领域的党员干部,通过参加此次青年学者谈纪律座谈会,我深受启发,对党性党风党纪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溯古探源,党性为鉴。坚持党性原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更是确保考古工作真实、准确、客观的重要基石。从勘探发掘到整理研究,每一步都要求考古工作者具备“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定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要运用好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不夸大也不隐瞒,确保发掘资料的真实性;在进行科技考古时,应采用严谨的科学技术手段,不伪造篡改数据,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撰写研究论文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学术立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考古求真,以学正风。良好的党风不仅是党的生命线,更是科学研究的护城河。任何领域研究都需要科研人员秉持科学求真的精神,通过严谨的科研方法和态度,确保每项成果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科技考古人员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在保护隐私和伦理道德允许的前提下公开相关数据,以便其他研究者验证和复制研究。
  鉴古知今,守纪铸魂。首先,学纪是前提。考古工作者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有关法规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并熟悉考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在工作中始终遵循正确方向。其次,知纪是基础。在掌握党纪法规基础上,通过开展考古研究,以史为镜、以纪为尺,辨善恶、明得失,坚决抵制各类违纪行为,充分发挥党员在考古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明纪是关键。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始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最后,守纪是根本。要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努力成为有风骨的科研人员,从而提升成果质量,维护学术殿堂尊严。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利用本次学习机会全面提升政治和业务素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和考古研究所党委的领导下,与所内同仁共同努力,将考古研究所打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考古研究队伍,为加快构建新时代考古学“三大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高莹(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