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山海经”
2024-10-2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11期
分享到:

叶振宇 受访者/供图

  叶振宇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一体化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研究”项目主持人。为了更深入了解该项目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对叶振宇进行了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此次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有哪些人或事让您记忆犹新?

  叶振宇:比较深刻的经历,是到宁夏、浙江、福建这三个地方的调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浙江任职期间不遗余力、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山海协作”,出现了一个个先富带动后富的生动实践。宁夏闽宁镇从原来的一大片荒地变成了如今5万多人安居乐业的地方。福建省不忘初心、源源不断地给宁夏带去了致富产业、技术和人才,帮助宁夏广大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宁夏当地的发展观念,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山海经”。同样,福建省工程咨询中心退休干部陈琳同志在宁夏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事例,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深化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协作,进而逐步探索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研究,目前都形成了什么样的调研成果?有哪些创新之处?

  叶振宇:我们团队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调研成果。一是完成浙江、福建两地的问卷调查,已完成调研报告写作任务。二是在《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崭新的局面》等理论文章。三是发表了多篇关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学术论文。四是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相关内部研究报告,也已编制完成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近期拟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评价。

  跟既有研究相比,我们团队这些研究成果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视角新,选择从区域协调发展这样相对宏观的视角研究共同富裕问题。二是资料新,在较短时间掌握了来自有关地区的政府、城乡居民和企业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下一步扎实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都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三是主题新,这些调研成果不仅是对既有“山海协作”的回顾总结,还是对巩固脱贫攻坚时期的最新实践进行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版本“山海经”。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这些调研成果的价值何在?

  叶振宇:谈及调研价值,一方面,通过撰写内部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另一方面,这些调研成果也能转化成为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学术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把调查数据转化为有学术开发价值的数据库,也可以让更多学者方便使用。此外,调研成果还可以以适当形式向社会主流媒体发布,通过释放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而调研成果的形成,也是锻炼学术团队的过程,算是我院科教融合的小小探索,是开拓学术资源网络的过程。

  这些理论思考是中国区域经济学未来的一些创新方向,也是学者有责任基于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探索的领域。而且,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是生动的中国故事。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把这个故事讲好。因此,相信我们这次调研成果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广度。这项研究是对中国故事的总结提升,也是用中国经验向世界展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此次调研活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叶振宇:实际上,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我们团队的一次尝试,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访谈调研的范围不够,除了找些政府部门和代表性企业座谈调研之外,今后还应该针对一些家庭户主进行深度访谈,以便于深入、全面了解城乡居民的主观感受和实际生活状况。问卷调研还有待于加强,如针对闽宁协作,有必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调研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许多调研所见所闻没有及时整理,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流失。下一步,我们会积极探索沉浸式调研,借助技术手段对调研过程的文字、语言和图片进行收集整理。调研成果挖掘还不够充分,还停留于调研报告阶段,未来可以将这些调研成果多用途应用转化,让不同受众分享调研的收获。

  ◇本报记者 张译心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