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优秀党员讲“四好”② |推动“两个结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10-2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07期
分享到:

 

  赵现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第六党支部书记。他在2025年被评为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2020年被评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3年被评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多年来,赵现海积极投身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他以学术实践推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治国理政。赵现海积极参加各项交办课题10余项,参与撰写专报、要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重要批示。在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历史研究领域,他深入辨析、有力批驳西方错误边疆理论,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并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赵现海在学术研究中注重实地调研,在大兴调研之风中,撰写的相关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

  坚定理想信念,以党的理论指导学术实践,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赵现海在科研工作中,十分注重党建引领。作为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新发展党员代表,赵现海亲历庄严时刻,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在科研方面,他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重大课题,从历史维度系统宣传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转化传播,撰写多篇论文,并应邀为多家单位讲授主题党课,同时与中央美术学院、宁夏大学、延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科融合与融通发展。

  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进长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赵现海主持各类课题12项,出版专著10部,在《求是》《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奖,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他以学术实践深挖长城精神内涵,长期从事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工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注入学术力量。

  坚持人民立场,推动史学普及工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赵现海努力投身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建设,在全国地名文化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极参与民政部关于“千年古县”的评审工作,助力挖掘与保护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他曾接受古巴中央媒体专访,深入阐释长城历史文化。向甘肃武威组织4次捐赠图书期刊活动,累计万余册,积极促进西部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

责任编辑:崔园园(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