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立德树人 答时代之问
2025-11-11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11期
分享到:

立德树人  答时代之问

——记“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社科育人创新实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三尺讲台为阵地,以浩瀚史籍为罗盘,在古今对话的坐标上为社科学子锚定精神航向。他们是学者,深耕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沃土,致力于解答时代之问;他们是师者,日复一日坚守三尺讲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自2020年开始,“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开设课程,团队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卜宪群教授为负责人,汇聚了各研究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相关领域资深学者以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多年来,团队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炽热的育人情怀和强烈的社会担当,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心血倾注于学生成长中。作为一个治学育人的“共同体”,“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在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教学奖评选中荣获“优秀教师团队奖”。

  团队聚力,研精覃思:
  实现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
  在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专业招收首届本科生时,该团队便同步开启本科教学工作。2020年,历史学专业成功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古代史教学团队的辛勤耕耘与执着担当。2021年,“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等四门必修课,着力提升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课程以丰富、扎实且前沿的教学内容,吸引了多个院系的研究生,赢得广泛好评。2023年,由卜宪群担任课程负责人、赵凯等为主要成员的“秦汉史专题”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成为团队教学成果的又一明证。如今,以公共课为核心、研究方向专题课为支撑的完整课程体系已然成形,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也日趋完善。近年来,导师队伍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团队所在历史学院拥有硕导52名,博导19名。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协作效能看,都已构建起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
  这支精干高效的教师团队在科研方面同样硕果累累。2012年以来,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承担重要交办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20余项。其中,卜宪群发表的成果,屡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依托创新工程和社科基金的有力支撑,团队成员出版专著、编著、论文集、译文近百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为教学注入了持续深厚的学术滋养。秉持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理念,团队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掘其自主科研潜力。历史学院多次举办“外庐研究生学术论坛”,师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台上报告精彩纷呈,台下点评深入恳切,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术热情与研究水准。
  立德垂范,润己泽人:
  筑牢师德师风的精神高地
  “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研究与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其根本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他们将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位,融入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与日常行动。
  这种师德建设体现在全方位、有温度的育人细节中。团队负责人卜宪群教授坚持每年为历史学院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这已成为一项传统。这堂课帮助青年学子“扣好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深刻理解历史学的时代使命与学者的社会责任。团队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无论是学业导师还是研究生导师,都将学生全面成长视为己任,既是学术上的严师,也是生活上的益友,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指引航向。
  团队在特殊时期亦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即便在疫情期间面临诸多困难,团队也坚决保障教学质量不缩水、毕业环节不延误。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严谨、流程规范,确保了学术的严肃与公平。他们克服种种不便,坚持为每一届毕业生送上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温情告别:精心设计的文化衫、记录青春足迹的毕业MV……这些举措是团队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将思政教育融入关怀服务的生动体现,让历史学院成为每一位学子心中永远的温馨港湾。在这里,师德师风化作真切行动,铸就了温暖的求学记忆,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赓续文脉,服务国是:
  献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将学术视野放眼于书斋之外,自觉将学术研究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紧密结合。近年来,历史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在读研究生已达91人。凭借高质量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状况持续向好:80%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90%以上的博士毕业生顺利就业,绝大多数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成为活跃在社科领域的生力军。
  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国民历史教育与教材体系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与五卷本《中国通史》著作,不仅在学术界获得高度认可,更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海内外众多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参考资料。由卜宪群等主持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和《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脉络清晰、要言不烦,成为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传播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重要普及读物。不仅如此,团队深度参与了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及选修教材的主编与编纂工作,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团队成员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密集发声,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开学第一课》《简牍探中华》《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里,向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和正确历史观。
  这支团队以坚实的学术根基、深沉的育人情怀和广阔的社会视野,生动诠释了何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卜宪群的带领下,团队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需要为己任,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联通学术与大众,书写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与时代使命。他们的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注入了蓬勃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学者的使命担当与深挚的教育情怀。
  (社科大/供稿)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