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巡视制度保障“十五五”规划落实
2025-11-2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16期 作者:燕继荣
分享到: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经济正经历从旧动能到新动能的转化。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分工的调整,注定了这一转型不可避免。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经济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寻求发展,通过高水平开放寻求发展,通过高质量创新寻求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要求在上述三个方面着力,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葆有强大信心。这种信心来自几个基本判断:第一,工业化极大提高生产能力;第二,数字时代规模效应具有绝对优势;第三,国家综合竞争力一经形成便不可逆转。

  《建议》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中国发展——以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列出任务清单,规划未来目标。

  有了合理的战略规划之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落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巡视制度。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战略性制度安排,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形式,具有政治性、权威性和实效性特征。其核心在于通过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监督,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先进纯洁和中央政令畅通。“十五五”时期,必须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确保党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刘颢婧(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