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国历史上巡视监察的经验教训
2025-11-2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16期 作者:朱昌荣
分享到:

  ◇朱昌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

  巡视监察是中华文明最深厚的政治传统,在维护中央权威、整肃吏治、扫除积弊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强调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明确部署。因此,我们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历史智慧。

  巡视监察与中央集权是表里关系。一方面,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央权威是历代巡视监察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离开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巡视监察的政治威信和实际成效也难以有效保障。我国巡视监察实践纵贯千年,始终是推动国家善治的有力武器,形成了鲜明特点。一是把肃清吏治、通达政情作为首要任务。治国必先治吏,各级官员的政治忠诚、纪法操守、道德水平、行政能力,历来是巡视监察的首要任务。二是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历代巡视范围十分广泛,“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但这并不意味着巡视监察无所不包。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历来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领域,有方向、有侧重。从重点人上看,重在对高级官员、重要岗位负责人的监管;从重点事和重点领域上看,重在对事关“国之大”的治理要务的评估。三是不断推进制度调适和创新。从汉代《监御史九条》《刺史六条》,到唐代《巡察六条》《风俗廉察四十八条》,再到明清《巡历事例》《钦定台规》,巡视监察的制度规范日益详尽周延,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强化对巡视监察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巡视监察官员的政治操守与履职能力直接决定监督实效。加强选任监管,防止“灯下黑”是历代巡视监察的重要关切。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完善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任务艰巨,迫切要求我们汲取历史智慧,要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巡视监察的历史局限,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总开关,积极推动我国巡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进一步融通古今,以更加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汲取我国古代监察、谏言、弹劾、考绩“四位一体”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借鉴在巡视监察中“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的选人机制,把黜贪墨和正风俗、举贤良结合起来,探索监督治理、解决问题、发现典型、选拔人才一体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巡视监察体系。

责任编辑:刘颢婧(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