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寻山访海 调研共富实践
2024-10-22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11期 作者:张译心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张译心

  盛夏7月,几位学者在工经所三楼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工作对接会,主题是接下来前往宁夏调研的注意事项。会后,该调研项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独坐在空荡的会议室里,思索良久,为接下来将在浙江和福建参加调研的学生购买了意外保险。此次调研,很多参与者将奔波在乡间,为保障他们的安全,他决定自费为大家提供保障。

  这项调研名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研究”,调研的目的地,既有内陆的内蒙古、宁夏,也有沿海的浙江、福建,调研组准备从山走到海,去探寻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课题组赴福建龙岩厦龙合作区调研工业企业。课题组/供图

  “山海协作”谋发展

  区域协调共富裕

  这是一项跨度不小的调研,不仅有省际之间区域协作的研究,更有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帮扶的研究。作为院内2024年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之一,它一开始就受到关注。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是我们工经所的优良传统,课题组要深入贯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家要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搜集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探究规律,问计于民,积极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张其仔在开题会上语重心长地对课题组说。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扎实推动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开题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评审专家们也都纷纷认可了项目的价值。

课题组在浙江宁波和衢州分别召开深化山海协作探索共同富裕模式专题座谈会。课题组/供图

  这也正是项目主持人叶振宇申报项目的初衷,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对共同富裕的学术研究更多是从居民收入角度出发,但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学术调研还很少见。

  既要从省域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又要通过省与省之间的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后不久,亲赴西海固进行扶贫考察,为闽宁结亲、山海共融按下“快进键”。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亲自调研、科学谋划、全力推动,提出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指导原则,以及“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为闽宁协作搭建了四梁八柱。

  1998年福建提出“推进山海协作,在发展中努力缩小山区和沿海地区的差距”。2024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福建厦门,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提到“山海协作机制”。

  历经多年发展,“山海协作”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以服务全国的发展大局,而“山”与“海”之间的深厚情谊亦跨越了省界。对这些“山海协作”重大实践进行调研总结和深刻分析,不仅能拓展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

  精心谋划细部署

  担负学者使命职责

  “我们都觉得,应该到山海协作最前沿的地方去!”为做好这次调研,调研团队在前期就做了多项准备工作,先后多次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内部研讨会和工作对接会,最后根据调研需求,决定采取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调研工作。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调研对象,课题组有一套自己的“金标准”。

课题调研组赴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实地调研了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东西部产业转移协作的项目。课题组/供图

  “我们一般不会选择那种‘盆景式’的企业或者产业园,都是采用随机访谈的形式,自行在网络上搜索感兴趣又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调研对象。”叶振宇告诉记者,所谓“盆景式”就是走到、看到的都是主人事先精心准备和认真包装的“盆景”,听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要探究真实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必须去到真正原生态、接地气的第一线。

  “我们很少通过当地政府联系企业,一般都是自己在网上搜索企业联系方式,告诉对方我们是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希望到企业调研情况,企业通常都会欣然同意,因为他们也很希望向我们咨询一些发展建议。”调研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志新告诉记者。

  正是这样坦诚直接的联系方式,能让调研组更快与一线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调研组更倾向于听取诸如业务主管、销售主管一类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人员的意见,而不是导游式的介绍。

  “我们通常关心的是企业的技术来源,包括技术路线、工艺和设备;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吸纳就业、从业人员工资和就业情况,近两三年的市场情况、企业库存情况以及老板的特性,例如老板是创业型、投资型还是技术型老板;我们还需要了解企业的历史,是国有企业改制还是民营企业起家;还会了解企业对当地营商情况的认知,比如当地政府的支持情况,是否享受到中央相关的政策支持,或者他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有什么意见,等等。”崔志新介绍得非常详细。

  “但你们能确保自己调研到的信息都是准确的吗?”记者曾好奇地反问调研组。

  “其实很多企业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来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调研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也会反问我们专业问题,通常几句话就可以知道我们是不是内行。他们认可我们的专业能力,所以也愿意跟我们诉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企业情况都说得很详细。”叶振宇的回答解决了记者的疑惑。

  一次企业调研相当于一次免费的深度咨询,既让调研组获得了详细数据,有助于调研组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为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又能带给企业切实的帮助。由此可见,“双赢”才是可持续调研的“硬道理”。

  奔赴山海协作一线

  探索共同富裕密码

  在集中调研方面,课题组根据调研任务组建了6人的精干团队,先后联系内蒙古、宁夏、浙江和福建有关部门,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福建山海协作、闽宁协作、东西部产业转移协作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题调研,同时调研了一些工业企业、生态治理项目、乡村振兴项目,走访了浙江和福建地市合作建设的飞地园区项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产业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7月24日,课题调研组来到了包头,亲眼见证了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项目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课题组赴浙江衢州港调研。课题组/供图

  在包头稀土研究院,调研组了解到,包头稀土研究院发挥科研优势,在东部沿海城市设立研发飞地,结合当地的产业应用需求转化科研成果,同时包头利用本地稀土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承接东部沿海头部企业投资布局,当前已经有不少来自长三角的企业在包头设立稀土深加工生产基地。

  闽宁协作是一段跨越山海的情谊,也是一曲东西部携手共进的赞歌。在访谈调研中,一位十多年前曾经深入参加过西吉县闽宁合作产业规划项目的福建省退休干部陈琳进入了项目组的视野。

  “当时该地区面临着发展观念落后、缺水严重、产业发展粗放等问题,我花了十多天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帮助当地找到了以马铃薯为突破口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陈琳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个产业的发展也开辟了宁夏马铃薯进入福建市场的先例。实际上,闽宁合作之前,马铃薯并不是福建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葡萄种植业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闽宁合作结下的硕果。“宁夏的葡萄酒并不比欧洲产的逊色。”叶振宇告诉记者。7月29日,课题调研组深入宁夏永宁县调研葡萄产业和葡萄酒酿制工艺,实地了解葡萄酒产业发展对当地农户的帮扶带动作用。他们欣喜地看到,宁夏的葡萄酒产业变得更加成熟了,此外还新增许多新兴农业产业。

  在宁夏,广阔的盐碱地曾是农业发展的难题,但如今,这些土地却成为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通过清华大学团队提供的技术,宁夏的农业工作者们引入黄河水,逐步调整盐度,成功模拟出了适宜对虾生长的环境,成为了东部海洋渔业产业转移的成功案例。除了对虾养殖之外,福建宁德师范学院的教师通过渔业协作,将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带到宁夏。这些技术正在这里生根发芽,借助宁夏能够辐射西安、北京等消费中心的区位优势,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山海协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建设了一批产业飞地、科创飞地和消薄飞地,这三块飞地之间形成了功能分工、产业链创新链互动。课题组以此作为浙江省调研对象,以小见大,尝试从小切口进入,探究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探索的可行性、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

  9月9—10日,课题调研组在宁波和衢州分别召开深化山海协作探索共同富裕模式专题座谈会,与宁波市发改委、鄞州区有关部门和衢州市衢江区发改委、农业农村等部门就共同富裕实践案例、“三块飞地”具体运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次调研,调研组了解到,三块飞地通过共同招商引资和打造优质环境吸引了一批产业项目在鄞州区落地,通过产业发展的收益共享增强衢江区内生发展动力。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杜运潮告诉记者,2022年衢江区派驻了山海协作挂职团队进入鄞州参与鄞衢产业飞地工作,带队人衢江区政协副主席罗诚剑是一名80后博士研究生,这位干部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浙江省政协委员、经管学院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这位山区县干部善于调研和创新。他在参与飞地招商、项目管理、服务企业过程中通过大走访,围绕如何两地共赢,优势互补;如何整合飞地资源,放大优势等课题,结合鄞衢三飞地地域集中实际,探索出了‘鄞衢三飞地融合发展新模式’,也给我们都上了一课。”

  从闽宁合作共赢的典范,到鄞衢三飞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调研组坚信,在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将不断推进,发展出更多创新共富模式,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必将绽放更缤纷的花朵。

  与云光暮色为伴

  千寻万问只为“真”

  课题组兵分两路,在调研小分队奔赴山海集中调研的同时,另一边的分散调研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项目组与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合作开展大学生暑期返乡社会调查。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他们利用暑期回乡之机深入当地开展“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专题问卷调查,分别对浙江的35个县(市、区)、福建的26个县(市、区)的城乡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09份。

  为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与随机性、调查数据的真实可获,调查组做了科学的设计。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系副主任施晓丽介绍:“我们的调查对象覆盖福建省9个地市,每个地市选择至少2个县(区、市),每个区县覆盖至少3个乡(镇、街),每位调查员负责一个区县,调研获取15份问卷。所有参加调研的大学生调研员按照地区分成了9个小组,设立地区组长协助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做到高效、符合道德的调查,课题组对每一位参与调研的学生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岗前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在尊重受调查对象隐私的情况下,通过帮他们分析其从业的收入状况和行业趋势进而获得比较真实、可靠的家庭收入信息。

  最终,问卷调查历时一个月左右完成。社科院工经所的问卷收集平台可以实时调取每位调研员获取的问卷,便于跟踪调研过程。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进行了多轮反馈,既包括对调查对象的调整,也包括对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核实,根据需要进行补充问卷等,通过多举措来保障此次问卷调查数据的结果可靠。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裕。通过参与和观察,我认识到共同富裕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注重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项目调查员黄锴月同学对记者说道。

  目前,调研组已经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多份内部研究报告,并在《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了数篇理论文章。在完成重点地区的调研任务后,他们正致力于推动调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加快对策信息的报送和学术论文的发表工作。接下来,调研组将转入撰写综合研究报告的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可能的补充调研方案,以确保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对他们而言,调研的圆满完成必然不是终点。肩负着社科学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使命责任,他们将继续加强深入调查研究,用脚做学问,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及时总结研究优秀经验做法,同时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上去深化,从实践中去思考,以便服务支撑更多中央重大决策。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