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025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如此表述,传递出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为从底层逻辑和基本学理角度进行理论深化研究、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方向和实践道路。在新时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数智技术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各类企业及市场主体的发展不仅要改变生产供给和经营管理模式,更要在主体定位、发掘新动能、重塑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要点上迎接挑战、引发深层思考;塑强市场主体地位,回应微观关切,通过数智化赋能激发各类企业的内生动力,夯实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微观基础。
跳出零和博弈思维框架
塑强多元化市场主体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三深”新时期(深刻变革、深度调整和深层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元化、多类型的市场微观主体,它们互依互助、互鉴共进。市场(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各类竞争主体,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利益结构关系错综复杂,不宜一味地把市场经济理解成单纯的“竞争经济”和片面的优胜劣汰;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扫除“此消彼长、相互争利”的定位偏误和阴影笼罩。无论何种产权性质和组织形式的经营主体,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基础性主体。理论和实践表明,多元主体之间并非总是零和博弈,而更多的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博弈高手并不是绝对地消灭和打败对手,而是培养和辅助对手,在策略交互中达成高层级的博弈均衡。各类主体通过广泛充分的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自愿合作等,形成竞争制胜、共生共荣的局面,转变提升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建树新理念,开创新路子,形成“共处、共创、共赢、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内外两个圈层来看主体的竞争特性:在外部营商环境中,任何企业都是市场上多元多类型主体中的一种;而企业内部则更要强调以劳动者为主体,注重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如此内外贯通协同,将各类企业打造和锤炼成现代化高水平的市场主体。
要从根本上认识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的属性功能,有机协调分工边界,有效防止“内卷式”竞争,破除和改革限制与压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围绕主体轴线向内纵深强化:内部挖潜、练好内功,通过数智赋能创建和践行新质治理,促进企业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治理的目标和实现路径更有利于人的价值(主体功能)最大化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就是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自发、内源是最强劲最持久且稳恒的新动能,由资本外赋驱动的规模增长逐步转变到基于主体内生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各类企业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基于新质生产力
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
从本质上理解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引发的变革,从观念转变和术语革命中促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必然引发企业组织形式、治理结构和基本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核心和实质是复归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无论是员工层还是经营管理层和高管层及人才评价和组织体系,都应从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来探索和建构。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需要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基础;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公司治理赋予新动能和指明方向,明确解决依靠谁、为了谁和如何做的根本性问题。要以人民为中心主线,促进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生产力要素创新优化组合、生产关系变革并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利益分配关系;优化企业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画好同心圆,上下齐心、内外同心、多方凝心,努力建成高效、透明、灵活、包容、创新的公司治理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激励,结合治理智慧的深化和新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能帮助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与增强核心竞争力,更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可持续;顺应当今数智技术潮流,通过实现更精准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深入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司治理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供制定有效治理策略的学理思考和实践参考,助推企业和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有央企的数字化转型与
内源式数智治理
数智化转型的关键点、核心价值和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界(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类认知的划时代变革与提升,劳动者(创新者)是高质量发展的促动者、担当者和引领者,又是社会底线的坚守者。与新质生产力相应,利用数智技术促发主体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多元化目标,改善和平衡基本关系,并以此为根基和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式和路径,塑强新型的现代化(特)大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层和根本意义在于各类人员数智化素养的提升,改善生产组织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由传统的物质生产力逐步转向精神生产力提升。以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导向,扩大就业和内需,开创多元化的就业用工模式和分配原则体制,处理好个体—企业(部门、组织、团队)—国家(全民)的不同层次贯通协同,形成正向增强、不断循环的激励生态链,国有央企在这些方面具有独特、强大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时代担当。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国有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治理现代化实践路径上的重头戏是推动“新质董事会”的构建,是对传统董事会运作模式的全面升级与重塑。数智技术辅助决策既能实时高效、精深刻画市场波动变化的过程细节和内在动因,又能深入异质性员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轨迹,打造一个更高效、专业、前瞻的决策核心,实现内源式数智治理。国有央企培育发展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协同构建:一是创新虚实交融的新型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即攻克核心技术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供给侧对市场需求的关切和敏感度及行为响应与结构调适能力;二是打造新型多元化劳动者(创新者)队伍,即构建核心人才和战略人才队伍;三是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优化要素组合和位序关系,建构与时俱进的新型治理结构(新质董事会)。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更多的主体(人)主动参与创新、顺应科技进步潮流,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更多的人获取更大的创新收益,进而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强劲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是对于国有央企等大型和超大型企业,更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时机,勇于创新,既要外部市场塑型,更要内源激励,充分发挥自身特有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化决策与国家治理”综合实验室项目(2024SYZH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