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道·象·数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3-05-12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5月12日总第643期 作者:潘俊秀 吕志坤
分享到:

  本报讯 近日,“道·象·数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30余位学者参会,围绕《周易》象数学与中国哲学、儒释道三家思想与象数学、象思维、中国哲学的现代创新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致开幕词。张志强指出,象、数、理的结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质,三者从来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易学中的象数关系,紧贴着“道”这一文化背景,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特质,在此层面可以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以此增进中西哲学互鉴融合。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就《周易》象数学与自然科学、哲学思想、象思维、术数学和数理逻辑思维的交涉与关键问题作了发言,认为应辩证看待易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易学研究一方面是探求本义的传承,另一方面应积极与科学、哲学、历史和社会文化互动,延续和创造中国易学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以程颐、朱熹、陈应润、胡方平、韩邦奇、李退溪等易学家为例,提出要重视象数学研究者之间的相互批评、思想争锋。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吴克峰围绕象数学与易学逻辑,从逻辑学的角度谈象数学的相关议题,结合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把象数放入易学逻辑中,将其看作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作了题为“象数关系及《周易》解释展望”的发言,从象数关系入手,根据清华简等出土文献,提出解释《周易》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对当今《周易》解释以及发展提出建议。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震强调了爻象的重要性,揭示了易辞分析的卜筮传统,指出回归象数本身的必要性以及从象思维构建易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张涛围绕“宋易与宋韵”,提出宋代象数易学研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思潮。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章伟文表示,《周易》与其他经典有着根本的不同,易学的象数和义理之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独特意义,应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任蜜林围绕《易纬》和其中的《稽览图》一文,认为《稽览图》含有卦气说、世轨说等象数思想,卷上的思想大体与京房相同,似出于京房后学,而卷下的卦气说则与孟喜相似,可能由孟喜后学所作。

  《哲学动态》编辑部主任陈霞作会议总结。她表示,象数易学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色,不仅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的贡献,应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哲学发展之中。

  与会学者还围绕林忠军所著《周易象数学史》的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等展开讨论。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哲学研究室承办,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助。

  (潘俊秀 吕志坤)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