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从五四到五卅”学术工作坊举行
2023-05-1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5月19日总第644期 作者:李稳稳
分享到:

  本报讯 5月11日,“从五四到五卅”学术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此次工作坊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主办,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协办。

  会上,多位青年学者围绕工作坊主题,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蒋凌楠在其论文《陈独秀的社会阶级图式构想(1915—1923)》中,以“阶级”概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陈独秀社会阶级理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彭姗姗《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导火索:〈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制订及其他》一文,引入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制订这一为人所忽略的因素,探讨其与人生观论战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淼的论文《革命与圣火:女工夜校与三十年代上海的劳工教育》,聚焦基督教女青年会1928年建立的工人夜校及其发展变化,揭示其与进步主义力量和左翼革命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毓《“真诚—创伤”逻辑及对“五四”话语的反思——略论茅盾在大革命后的文学实践》一文,通过探析茅盾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揭示其对“五四”话语的深刻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兵兵的论文《“横决”时刻:五卅运动与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参政问题的中外博弈》,通过系统梳理中外各方的交涉和博弈,论析各方立场调整变化始末原委,探究当地华洋关系之递嬗演进与五卅运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马思宇《大革命的中层视角:江浙地区的国共竞合与政治格局(1924—1927)》一文,以中层革命视角为切入点,以中共上海区委为中心,考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佳贵《“民”以群分——五四后江苏省教育会的文教革新实践》一文,围绕“民”这一范畴,探讨江苏省教育会理解、参与“五四”后文教新潮的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妍杰的论文《以家为乐:家庭日新会的组建与活动》,以家庭日新会为切入点,考察“五四”后社会中流阶层如何回应家庭革命的呼声。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相关学者对上述学术报告进行深入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指导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邹小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五四”到“五卅”这个历史阶段非常重要,国民革命论述和反帝论的兴起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次工作坊研究主题丰富,既涉及政治、社会的主流——政治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又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还涉及丰富的社会层面问题。与会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视角新颖、材料丰富、讨论深入,对相关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李稳稳)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