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多模态转向对于语言学研究意义重大
2024-07-26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698期
分享到:

  本报讯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陶红印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作题为“(互动)语言学的多模态转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学术报告。

  陶红印首先归纳了当代语言研究的若干发展趋势,包括基于大规模、多语体的语料库语言学、基于多模态的互动语言学,以及基于多模态/视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出语言研究不再仅限于语言学,而成为很多相关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材料、理论和技术是同步发展的。

  接下来,陶红印梳理了从早期欧洲经验主义的实践到北美西海岸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并着重探讨了互动语言学的学理背景——功能语言学与会话分析的结合。会话分析将日常对话作为体现社会秩序的具体方面,两个主要派别分别以Garfinkel和Goffman为代表。前者从会话结构出发,试图寻找超越社会族群、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会话规则。后者则关注日常互动中的自我呈现,提出戏剧和角色的理论,并通过“参与框架”理解社会互动。多模态转向更多缘起于后一派别的探索。

  随后,陶红印通过多个生动的例子说明,视线变化、手势、身势等多模态表现具有强烈的互动意义。这种意义并不通过言语表达出来,但同样可以被受话人观照到;复杂的语用行为往往由多模态具身的方式微妙地实现。因此,多模态研究可以丰富对言语行为意义的理解。他认为,从学术史的发展来看,多模态互动语言学带来语言学研究目标的变化——从言谈扩展到交际,对形式的分析和意义的理解也有所扩展,给诸如二语教学及多模态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启发。

  与会学者分别就多模态的范畴归纳、手势与语词的关系、多模态分析与词汇句法分析的离析、多模态互动语言学对自然语言处理的贡献,以及多模态人工智能中“基于经验”和“基于规则”两种思路的关系等问题与陶红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方迪)

责任编辑:王春燕(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