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日本政府应反思侵略历史、正视战争责任
2025-08-29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94期
分享到:

  本报讯  8月25日,“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系列讲坛第25讲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名家讲座”第5讲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纈厚应邀作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讲座。

  纐纈厚认为,日本是靠“以战养战”走上近代国家之路的,其从1894年到1945年的战争都是以侵略中国为目的。战后日本学界对这一连续性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而是把日本的对外战争狭义地视作“日俄战争”“日美战争”“亚洲·太平洋战争”等,保守势力甚至否认日本的侵略殖民历史。
  战后日本社会对被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军合力打败这一事实拒不承认,片面地认为日本是败于实力占压倒性优势的美国。对此,纐纈厚认为,日本失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并用兵力、军费等数据证明“日本败于中国”的史实。数据表明,1941年至1945年,日本大部分兵力被派遣至中国战场,在中国战场的军费支出是对美作战的两倍以上。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耗尽了兵力和国力,最终战败。战后日本的教育体系、媒体舆论及保守势力刻意回避上述数据所证实的战败客观原因,连带导致日本社会拒绝承认对亚洲邻国的加害事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展开。纐纈厚认为,亚洲的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败日本的正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国人民。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反观日本,在战败后,由于美国的占领政策和日本战后对美国的服从,日本丧失了国家自立的机会,右翼势力抬头则进一步导致社会分裂。日本政府和人民应以史为镜,反思侵略历史,正视战争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高国荣主持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主办。
  (马晓娟)

责任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