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8日,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学部委员工作室在澳门科技大学主办抗战史讲习班。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育研究及规划厅代厅长黄超然,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山东省委党校教授王凤青,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师生等约3500人于线上线下参会。
唐嘉乐表示,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在此期间,澳门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抗战史研究,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学研究中心通过举办“澳门人的抗战”论坛、支持“重走东纵路,激扬家国情”活动、在《市民日报》持续发表6版“澳门人的抗战”系列文章、担任特区政府抗战主题展览学术顾问、担任教青局和文化局抗战主题主讲嘉宾等系列工作,积极推动“澳门人的抗战”研究和传播。此次“抗战史讲习班”,首次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进入澳门科技大学校园讲授抗战历史,旨在深化抗战史研究,推动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勉励师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林广志主持专题报告。张海鹏主讲了“抗日战争历史几个问题的认识”专题报告。报告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全力推动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持久作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方针、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枢纽、正确阐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等方面展开阐释。张海鹏表示,在新形势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坚定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勉励师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李进峰主持主题研讨会。吴敏超以“国家纪念抗战胜利的大型活动回顾及其意义”为题,梳理了21世纪以来国家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的大型活动,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王凤青聚焦“意阿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战略”,梳理了意阿战争在中共抗战战略形成过程中发挥的独特参照作用,揭示中国共产党抗战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国际视野特质,为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原因提供新视角。林广志主讲“澳门人的抗战:角色与贡献”,从文教先声与救亡图存、捐金献物与支援前线、救济难民与施粥赠医、奔赴战场与热血抗敌四方面阐释了澳门人抗战的角色和贡献。张海鹏对三位学者的研究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应大力推进抗战史研究,并鼓励青年学生认真学习抗战史、正确认识抗战史、深入研究抗战史。
(何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