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促进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21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805期 作者:马王储 李煊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10月17—19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在云南民族大学举办。云南民族大学校长王启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董文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王锋出席会议并致辞。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国旭主持开幕式。

  王启梁介绍了云南民族大学办学70余年来,在践行高等教育工作和党的民族工作“双重使命”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民族语言事业繁荣,不仅关乎中华文化传承,更与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要锚定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时代价值,促进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语言互通”到“文化相融”,最终达到“心灵相通”。

  董文柱表示,民族语言研究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自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深刻认识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价值;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呼唤,在坚定不移地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水平和质量的同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推动民族语言研究高质量发展;要深化民族语言研究与现代科技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民族语言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拓展民族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民族语言研究的后备力量,帮助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

  王锋指出,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民族语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引领。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是民族语言学科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始终将人才队伍培养视为重要工作职责。青年学者要坚定发展信心,充分认识语言学科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要强化理论武装,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夯实语言学理论基础,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民族语言学科建设;要自觉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以民族语言研究事业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各民族人民提升语言能力,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要依托民族语言丰富材料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中国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环节有12位专家学者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锦芳,暨南大学教授范俊军,北京大学教授汪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龙从军、陈国庆、张军,广西民族大学副教授韦远诚,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韦名应,中山大学教授邵明园等学者,以及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叶婧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煊、助理研究员姜静等青年学者分别从“语言政策的解读与阐释”“中华文明起源的跨学科探索”“计算机技术赋能语言研究”“研究方法传承与革新”“语言材料深入描写与创新性分析”等方面作了学术分享。

  会议分5个小组发言交流,涉及汉藏、南亚、阿尔泰、南岛等语系的多种民族语言。研究内容涵盖传统文献、语音类型、形态句法、语言接触、语言比较、民族文化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语言应用与教育实践等多个领域。

  会议闭幕式由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与东南亚跨境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韦名应主持。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龙从军致闭幕词。龙从军对会议概况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青年学者在选题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工具等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认为本次会议具有“多学科交叉”“语言研究数据转型”等突出亮点。

  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与东南亚跨境语言文学研究院承办。

  (马王储 李煊)

责任编辑:刘娟(报纸)赛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