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俄人文交流合作为大国文明互鉴树立典范
2023-03-27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03月24日 12版) 作者:许华
分享到:

  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密切人文交流,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3月21日,两国发表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努力恢复和扩大两国线下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两国人民友谊和双边关系社会基础。

  中俄两国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合作与交流稳步发展、成果丰硕,为大国之间文明互鉴、共同发展树立典范,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的重要体现。

  文化外交:元首推动迈上新台阶 

  文化外交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一起被视为中俄关系的三大支柱。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推动下,中俄人文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00年中俄教文卫体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两国人文合作机制的启动。二十余年来,中俄人文合作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四个领域扩展到旅游、媒体、电影、档案等诸多领域,两国之间开展人文合作的规模和规格更是不断提升,步入机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019年,中俄步入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两国关系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地方合作(2018—2019)、科技创新(2020—2021)、体育交流(2022—2023)三个国家年框架下,中俄人文合作务实有效、屡开新篇。中俄科技创新年推出了国家级主题年的最长合作清单,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成立俄中数学中心,萨马拉科罗廖夫院士国家研究型大学与中国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携手开展材料学研究等项目,带动了两国高校联合办学、联合培养、青年交流等各领域合作。一批人文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项目如期顺利运作,中国电影节、俄罗斯电影节、中俄文化大集、中俄体育大会、中俄冬季青少年运动会等活动形式丰富、精彩纷呈,展示了两国地区间文体交流、文化贸易的最新成果,拉动了两国文娱、传媒、旅游等产业的互动与合作。

  新冠疫情之时,中俄两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克时艰。虽然访问、旅游、演艺、会展等需要线下完成的活动受限,但一些适应新的传播技术,能够满足大众新的审美需求、认知需求和娱乐需求的文化产品应时而生,更新着中俄人文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明互鉴:科幻异军突起 

  影视和文学作品是人文交流的传统内容。最近热映的《流浪地球2》及同系列的《流浪地球》展现了大量中俄友好协作的情节。刘培强、张鹏与俄罗斯宇航员老马、诺夫之间的深厚友谊令观众感动,中俄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但中俄宇航合作却是进行电影创作时才增加的内容。这一创意的产生和成功实施,植根于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础,依托中俄科技合作的大量成功案例,也得益于编剧们对中国外交决策和国际关系动向的准确把握。

  小说《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俄罗斯,刘慈欣作品以深邃的思考、恢宏的气势和绚丽的想象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其影响从社交媒体始发,辐射到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出版,实体书店的销售,乃至学术领域的研究。刘慈欣所著的《三体》正式出版之前,俄罗斯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学平台上就已经活跃着多个以“三体”为主题的群组。社交媒体读者的热情给出版社带来商机,2018年《三体》推出后,在俄罗斯“迷宫”书店网站的“国外科幻小说”销售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经由《三体》带动,刘慈欣的作品整体上在俄罗斯出版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相关小说的热销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整体“能见度”,其传播效应带动其他中国作家进入俄罗斯文化市场。学术领域也关注到刘慈欣的作品。2019—2022年,俄罗斯学术刊物发表了30余篇以刘慈欣作品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三体》和刘慈欣仿佛向俄罗斯读者打开了中国科幻作品文学之窗,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读者愿意去了解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中国文学世界。

  从《三体》在俄罗斯的传播方式,我们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科幻小说进入俄图书界和读者圈的路径特点。首先,这些小说并非政府资助项目,而是俄方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引进的商业操作;其次,早在出版社正式推出之前,很多作品已经受到俄罗斯读者高度关注,市场需求通过早期的民间交流得到了培育。

  民心相通:文娱产品一马当先 

  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裁,使俄加紧推进“向东看”,中俄文化交流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俄卫星社报道,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播放中国连续剧,俄罗斯观众从中发现了中国电视剧在制作、布景、陈设、道具等方面的“精致之美”,被其深深吸引。电影领域的中俄合作不断拓宽和加深,有关引进片源、联合拍摄、联合出品、投入资金和技术的项目数量持续增长。近期,莫斯科电影公司总裁卡伦·沙赫纳扎罗夫表示,西方电影公司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是难题,而是一件礼物。因为美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制作出了高质量的电影,中国电影就很值得俄罗斯观众观看欣赏。

  游戏行业成为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的新渠道。2022年,美欧游戏商停止在俄罗斯境内的服务并关闭俄玩家在平台上的支付方式,俄政府开始拨款推动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联邦数字发展部积极协助开发商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2月,《原子之心》游戏面世,该游戏针对中国玩家精心设计了本土化配置。《原子之心》别具特色的中文配音,体现中国语言幽默的文化“梗”等元素,受到中国玩家的广泛好评。与之相对应的,2020年推出的中国游戏《原神》凭借古代神话元素、武术、中国传统风光也吸引了大批俄罗斯玩家。

  网络文学、字幕组是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在俄罗斯社交媒体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增强,就是得益于俄罗斯年轻人的自发推广。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曾经是中国影视剧普通观众或者中国网文普通读者的一些年轻人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交媒体上中国影视剧社群的翻译、编辑和组织者,并用俄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小说。

  应对世界之变:共筑睦邻友好民众基础 

  当前,中俄两国社会对对方的关注度和好感不断提升。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于2018、2020和2021年在中俄双向推出的民意调查显示:中俄民众彼此的认可度很高,两国民众对中俄关系发展现状给予高度评价,对未来走向满怀信心、积极乐观。俄罗斯受访者眼中的中国人民“勤劳”“诚信”“爱好和平”,中国受访者认为俄罗斯人“身体强健”“英勇”“自信”。俄民意调查机构同期所做的调查也得出近似的结论: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好感持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在加深。俄“列瓦达中心”多年持续跟踪调查“俄罗斯民众对世界各国的态度”,数据显示,10年来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一直处于高位,2022年一度攀升到88%。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年轻人是对中国好感度最高的群体,达到95%。据俄“民意基金会”的调查,2015—2022年间,接触过有关中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的受访者从47%上升到56%;有机会与中国人交往的俄罗斯人从28%增至33%。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背景下,中俄两国不断进行人文交流与合作,两国民众逐渐形成一种朴素的大局观,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因此得到夯实。未来,中俄两国应根据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升级和更新中俄公共外交的平台和方式,对中俄关系进行深耕厚植,促进中俄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让中俄友谊薪火相传。

  (作者:许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