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
2025-10-2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807期
分享到:

  ◇张弛(经济研究所)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概念,深刻回答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将其看作新时代关于经济发展创新理论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涉及新发展理念的文献有十余篇,其中《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文献都对新发展理念做出了深入阐释。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产力问题一脉相承的思考和探索,是新时代对于生产力发展规律新认识的理论性概括。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在《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主导的更高发展水平的生产力,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理念要求具有内在联系。

  新要素广泛使用体现新质生产力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特征

  生产要素是塑造生产力质态的基础性力量。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要素的升级更新将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跃升。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要素被广泛使用,既包括新的生产资料、高素质劳动者等基础性要素,也包括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知识积累。这些新要素的使用集中体现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以复合新材料、纳米材料、光伏材料、半导体关键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关键领域发展和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支撑。新能源涉及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是绿色发展的集中体现,已逐渐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亮眼优势。以新要素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将不断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迈向新台阶。

  新产业的催生体现

  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新产业的发展,新的分工不断发展聚合成为有一定规模的新产业,可以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量变”的积累和“质变”的可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具有较高可能性成长为支柱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局产生积极影响。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孕育颠覆性技术的孵化器,也是各国积极抢占的产业前沿阵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和组织机制,新技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壮大,进而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一文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和旧动能能否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关键在于协调好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从经济学理论来看,新动能培育需要以旧动能更新为基础,淘汰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落后产业或者低效生产方式,为新兴产业发展和新生产方式普及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人才、市场发展空间。而旧动能更新也需要新动能助力,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再造传统产业生产流程,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新模式形成体现新质生产力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特征

  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为生产环节重构和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变革,催生新的生产模式,这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生机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是新模式主要表现形式,生产过程广泛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更加高效,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广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生产模式,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有助于产业链内部以及产业链之间形成设备间、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这将成为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一文强调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以数据要素深入参与社会生产环节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

  绿色生产模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普遍共识,采用新能源、循环利用等方式,以绿色发展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我国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形成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环境基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探索出更多结合方式,形成发展生产力的绿色低碳路径。

  新动能的孕育将推动创新发展、

  开放发展在更高水平实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所谓新动能,即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过程升级转换为主要方式的社会生产新的动力传导系统。科技创新赋能的生产力发展对生产、生活和增进人类福祉方面的巨大作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曾强调,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新动能既是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多方面加速创新成果的创造和运用,形成崇尚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新动能将拓展生产边界,包括推出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供应来源、形成新的组织等。随着社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生产边界的拓展将面向全球市场,必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将优质技术、人才、设备等提升生产力质态的要素引入国内;另一方面,把高技术含量产品向全球市场输出,以品质、功能、设计等赢得各国消费者青睐。这要求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共享发展

  提供更多可能性

  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这将能够推动共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与此同时,也为解决共享发展的关键问题提供更多机制和制度上的选择。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一些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特点不同,比如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网络外部性、非排他性、脆弱性等特征,需要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政策以适应这些特征。我国数据要素目前的开放程度、利用程度和共享程度依然不高,在数据要素的生产、流通、分配及治理等方面存在标准不统一、不完善、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为更好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必须在共享、流通、处理等环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推动规则、制度、法律等方面不断完善。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与引进,要聚焦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创新教育培育模式。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在收入分配方面,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要构建体现劳动者特别是高素质人才贡献的分配机制。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中要注意调节因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剧烈变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通过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推动我国增长动力机制转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提供新动能。

责任编辑:崔园园(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