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凡(历史理论研究所)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重大历史命题,擘画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系统研究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新时代的历史学肩负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历史学的智慧与力量。
为中华文脉凝聚历史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是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把握中华文明特性的重要途径,是赓续中华文脉的基础。
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蕴含在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中,彰显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事、物之中。从历史事实出发,讲清楚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连续性,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讲清楚中国历史上变法革新与制度创新的背景、过程与影响,才能深刻彰显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讲清楚中国历史上构建大一统王朝、推动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外侮的历史过程,才能深刻凸显中华民族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讲清楚历史上的丝路繁盛、三教合一、东西互鉴,才能深刻体现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讲清楚中国历史上的天下秩序与和合理念,才能深刻揭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价值观念。
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长久以来,我们对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清晰的界定,也存在不少片面看法和认识误区。立足历史实际,观照现实需求,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进一步明确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的重要前提。不断发掘简牍碑石等历史资料,不断揭示古代中国的历史事实,不断提炼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深刻总结中华民族在个人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天下秩序等方面的思想理念和实践经验,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怎样结合,既要在现实中寻找答案,也要在历史中探寻锚点。要发挥历史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精神,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的转化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为中国理论注入历史思维
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中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探索出来的。无论是总结中国经验,还是构建中国理论,都要有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阐释新时代重大理论创新的历史渊源。从历史维度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推进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沃土的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蕴含着中华传统的富强、民本、文明、和谐、均平、勤劳、亲善、家国情怀等文化元素。处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六大关系”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相维、谋断相资、寓分于合、因势利导的历史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方略”,在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美好未来的愿景中,蕴含着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秩序理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中熔铸而成的民族实体。讲清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历史学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各学科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建立学派,必然要梳理本学科的历史脉络,也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对于历史学自身来说,更加迫切的使命是加速构建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炼历史学原创性概念,研究历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派,推动历史学事业繁荣发展,提升中国历史学的国际话语权。
为现代文明厚植历史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加强历史学研究,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封闭保守不是中华文化主流。历史反复证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文明才能生生不息,文化才能辉光日新。加强世界历史研究,深刻总结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各国文明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局限,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加强中外关系史研究,深刻总结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坚持文化主体性,坚持在不断的碰撞、融合中与时俱进。
汲取历史智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自古重视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读史明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要深刻总结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总结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更要全面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智慧。只有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模式,才能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方向。只有科学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治国理念、制度设计、施政实践的成败得失,才能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以深刻的历史认知树立中国道路的历史自信,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把握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总结好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走好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