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张海鹏: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
2023-05-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1日第2647期 作者:张海鹏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高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突出表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力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晶。

  中西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相同与不同

  所谓现代化,大体上分成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和依附型现代化。其主要代表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依附型现代化本质上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代化,可以走向资本主义现代化,也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就是追求工业化、城市化、自动化、数字化、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等等。但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在发展方向、原始积累、社会效果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指导的,它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促进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各国资产阶级主导的,在市场的环境下自由发展的,它的发展方向是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在从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充满了战争和屠杀,世界极不安宁。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力图向人们描绘人类社会将停止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美好”图画上,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和实践。

  两种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完全不同

  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在国外是靠战争、掠夺、炮舰政策,靠对殖民地的压榨和剥削,靠绝对不人道的种族灭绝手段来实现的,靠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发展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无不如此;在国内则是建立在对农民、农村的超经济的、强制的剥削和消灭,对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的剥夺上来实现的。17—18世纪,英国、法国对农村、农民采取的是超经济强制剥夺手段,逼迫农民失去土地,进城成了工人阶级的劳动后备军,而后对工人阶级采取无情地剥夺剩余价值手段,这方面,马克思已经做了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充满了不人道的、血淋淋的画面。

  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国家是一穷二白的,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90万吨钢的炼钢能力,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与美国军队抗争时,美国拥有的炼钢能力是8000万吨。毛泽东曾经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依靠既有的工业能力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不能对外发动战争,不能掠夺国外资源,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掠夺和战争毫无关系,是靠全体中国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得来的。这一积累方式的国内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农业,重视农民农村的合作化,以农产品销售所得资金支持工业化;第二,利用国内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剪刀差积累资金;第三,党政干部、政府部门和工厂企业实行低工资,也是一种资金积累方式。这种自力更生的积累方式,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积累压缩分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体中国人民咬紧牙关,克服日常生活的困难,形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有利于中国工业化体系的初步建立。原子弹爆炸和卫星发射成功,解放牌卡车、红旗小汽车、万吨轮船、万吨水压机的成功制造,是中国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的集中体现,“勒紧裤带搞建设”是那个时候的典型语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那个时代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的精神写照。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条件。这个起步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最文明的、最有效率的、最公平的。这与西方的血淋淋的现代化相比,我们充满了历史正义感,充满了历史自信,我们对人类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两种现代化的社会效果区别明显

  资本主义现代化,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占有,追求资本的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对社会财富的垄断,因而造成贫富悬殊、社会分裂,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日益加剧。2011年,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事件,占领者打出的标语是“99%”。这缘于美国一份调查表明,99%的老百姓与1%的富豪之间贫富分化加剧。这个调查数据未必很精准,但它大体反映了社会财富占有状况是真实的。社会财富集中在1%的富豪手中,非常典型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特征。在美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军工企业财团控制了美国政府、国会的走向,成为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社会效果完全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通过对外开放,采纳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手段,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方式,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来调节资源分配和建立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融合,用数字化形成新型的工业化体系和市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把从苏联学习的计划经济指令模式,改成了计划经济指导模式,使得僵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变得灵活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由单一的国有经济演变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毫不动摇地相互推进发展。无论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下运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中国经济的经营管理体制采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中国经济的经营管理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发展的宏观方针与政策,调节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积极作用,支持资本健康发展,引导资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运作,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求正确处理市场运行中的义利之辨,既不是只要义不要利,也不是只要利不要义。以义统率利,则得正当之利;以正当之利充实义,则社会生活能正常进行,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得益彰。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言,应该以义约束利,提倡利益合理化、利润合理化、市场合理化,参与市场运行的主体都有获得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中心一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中发挥着组织经济活动的杠杆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特有的,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约束了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行为,使它按照社会主义的目的行动,规范资本的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苏联拒绝了市场经济体制参与经济运行,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经济运行僵硬,缺乏市场调节作用,不利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7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40多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消除贫困是这方面努力的基本内容。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是每个中国人可以触摸到的社会现实,是中国3000年历史未有先例的,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哪个国家取得过这种成绩。让人民脱贫,让人民生活在安定康乐的环境中,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人类告别了原始社会的蒙昧状态后,从奴隶社会开始,人类就进入了文明社会。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奴隶社会文明(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文明(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出现之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文明程度最高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长期发展过程,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等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本主义各国的差别虽然很大,政治、经济制度或者各有不同,但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以剥削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基本手段是相同的。社会上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贫富悬殊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一个特征。追求利润无限大,造成了资本的垄断性。垄断资本追逐市场、资源和利润,基本手段是超经济的和经济的掠夺,这就形成帝国主义是战争发动者的根本特征。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上的大规模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的侵略战争行为,大多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

  中国式现代化比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晚些。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比资本主义现代化晚很多。苏联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农村实行集体农庄制度,经济生产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不过几个五年计划,原本落后的经济就被迅速提升了,苏联成为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工业能力成为欧洲第一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并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暨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苏联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苏联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以及全国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特别是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后,苏联放弃了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实践,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责任,计划经济模式更加僵硬,造成经济发展滞后,导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俄罗斯和东中欧原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接纳了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案例,为社会主义运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留下了许多遗憾。当然,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失败。中国在学习、吸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经验。这首先体现在国民经济发展序列上,其次体现在工业发展的积累上,再次体现在计划经济与利润、经济发展与刺激手段上。中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了思考,把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顺序改成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顺序,强调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优化了轻工业发展为重工业提供资金积累的能力,同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这一改变也解决了工农业发展的比例和积累问题。当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失败的时候,中国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稳定地站了起来,形成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抓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即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的升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指导下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对物不是资本主义,而是苏联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对物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还包括苏联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它的基本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对外开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尽快提升社会生产力,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积累起来的成功的经营管理方式、市场经济模式吸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运行方式中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前无古人的,既不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也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下,中国社会主义终于摆脱了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阴影,在世界多种经济、政治体制的比较中站立起来而傲视群雄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工业化水平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条件下实现的。这些条件,是所有其他现代化国家不曾具有的。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建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作用下,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得到高度发扬,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短短70多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高速发展,社会生活长期稳定,经济总量不仅超越了苏联,也超越了美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追赶美国的过程中,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抛在后面。西方式现代化经历了大约400年时间,中国式现代化只有70多年,中国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本条件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离开了这个党,离开了这个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不可能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代表的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体现了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协商民主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这个精神文明体现了自强不息、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安民富民、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及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力戒奢华、居安思危、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大同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共产主义思想;以共同奋斗、共同富裕、追求平衡发展代表的社会文明,这种社会文明体现了社会生活高度稳定、和谐的特征,体现了人人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创造性力量,人人都有获得感,人人都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寄予期望和自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代表的生态文明,这种生态文明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与生物和谐发展,为全体人民提供了美丽、繁荣的生活环境,人人都有幸福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为我们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生产力、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民主法治的社会样态、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太平盛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前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责任编辑:崔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