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2-12-13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本网讯(记者 王春燕)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22”在线举行,旨在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谋划中国财经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以视频方式作主旨演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等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高培勇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市场主体这一主线。发挥好、调动好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代表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回答好的一道时代课题。 

  高培勇表示,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市场主体及其功能。第一,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理当依靠市场主体,以其为主力军。第二,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主要依托。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市场就业,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第三,市场主体是当下最需要纾困帮扶的对象。随着经济环境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稳定性上升,我国市场主体遭遇冲击。需要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进而展现活力、带动就业,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第四,市场主体的安全是具有基础意义的经济安全。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基础环节的市场主体,其安全状况直接牵动和决定着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第五,着眼于从市场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要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以市场主体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把市场主体作为各种政策措施的发力点。 

  江小涓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有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也有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都需要畅通的外循环。全球分工合作依然是大趋势,在分工与安全的平衡上要向安全一端移动。在当前形势下,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开放体制,对增强国内外市场主体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畅通。在制度型开放体制下,市场在跨境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能提升整体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内外循环。中国已经有能力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制度型开放是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必然要求。总之,国内大循环畅通需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卢中原表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关注以下四点。一要建立高水平的产权保护体系,保护物权、知识产权,合理、公正分配创新收益。二要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顺应创新规律、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由市场评估创新成果的高水平创新支撑体系。三要研究制定市场准入、退出标准、规范,培育高水平市场需求体系。尤其要考虑建立符合公共利益的评估体系、标准体系、规范体系,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引领高质量发展。四要建立高水平的信用安全体系,服务金融业态创新、金融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新兴经济主体、新兴产业、新兴业态。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人民中心论”的现代化指导思想,坚持了“本国国情论”的现代化战略路径,坚持了“文明协调论”的现代化目标导向,坚持了“和平发展论”的国际化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据统计,从占比上看,2002—2021年,数字经济占我国GDP比重由10%提升至39.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增长动能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字化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上升,近年来逐步超过传统投入贡献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从技术效率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字经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始终高于非数字经济部门,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变革,发展方向正由效率变革向价值变革、企业内向产业链价值链拓展。未来,数字技术仍是全球战略博弈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要致力于实现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积极推动土地功能转变、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土地融资制度改革等。疫后重启和恢复经济,要考虑畅通经济循环、恢复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等方面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认为,近年来,我国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具体来说,要调动所有的金融要素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充分发挥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重塑金融的“服务性”,从根本上调整利益分配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主持会议,副院长杨志勇作评议发言。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财政税收”“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金融与宏观经济”和“财经期刊建设”六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研讨,共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12月8日,“财经战略年会2022”在线举行。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