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春燕) 5月16—17日,“第二届中非文明对话大会”在京召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致辞,并向非洲学者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4卷中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主持开幕式。
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翔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严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经济科技力量,更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时代特征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致力于克服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阻碍,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现代化之问”,为促进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
高翔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了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务实路径,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广阔空间。中非要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网络,丰富人文交流合作内容,打造样态多样、行之有效的人文交流合作渠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入开展中非历史观、文明观交流和研讨,深刻总结中非发展历史经验,增强对彼此历史和文明的理解认知,共同讲好中非历史故事、中非文明故事,为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行稳致远汲取历史养分、夯实思想根基,推动中非携手走向未来。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愿与非洲兄弟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互利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和非洲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点。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非洲国家正在探索符合非洲现实、拥有非洲特色的本土现代化道路,正在加速建设的非洲大陆自贸区,标志着非洲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和非洲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与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认为,中国和非洲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开启了承前启后的新时代。中非发展优势高度互补,互利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双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携手走在世界的前列,为南南合作和全球发展合作树立了典范和样板。
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表示,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中国式现代化激励和鼓舞着正积极推动现代化和自主发展的非洲国家。非盟希望能进一步与中国加强合作,推动中非文明交流对话,在互学互鉴中不断分享彼此的发展经验,携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南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昆巴·蒙代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独立发展,并从不干涉我们的内政。”南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昆巴·蒙代说,中非在很多领域开展了合作。在中国的帮助下,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于非洲来说非常重要,非洲国家全心支持这些倡议,相信这些倡议会进一步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非洲的现代化是两个不同文明、不同路径的现代化模式,但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非洲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受益,未来希望能从中国汲取更多发展经验,共同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实践平台。学者表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中非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相信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非民心相通、文化互信、文明互鉴将会更上一层楼,真正实现中非共同发展的愿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应秉承正确的义利观,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合作。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多数国家的认同,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在现实中也面临着认知层面的挑战。“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之间的合作,既不是纯粹的商业合作,也不是纯粹的对外援助,而是一种特殊的发展导向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下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积极改变非洲人的生活,帮助非洲减少贫困、实现经济复兴。”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章明提出,马里—几内亚跨国铁路、乍得—喀麦隆输油管道等一系列跨国互联互通项目将非洲国家联系在一起,蒙内铁路、马普托跨海大桥、拉各斯—卡诺铁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了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员流动,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未来,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在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刘倩看来,一要坚定不移以互联互通带动非洲内生性增长;二要推动“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与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三要抓住绿色合作机遇,继续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尤其要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向非洲学者赠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4卷中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中非学者围绕“全球文明倡议与中非文明互鉴”“非洲统一组织成立60周年与中非友好关系”“中国和非洲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